空手道运动基本技术

看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13569.html

第一节空手道运动的特点与分类

一、空手道运动的特点

(一)空手道的概念

空手道是不使用任何器械,有效地利用身体各个部位进行徒手格斗的技术。空手道是以踢、打、摔3种基本技术为核心,通过“型”、组手等运动形式,培养人的精神和意志,增强人的体魄和技艺,完善人格的体育运动。现代空手道体现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空手道的特点就是简洁实用,每一招每一式都直接应用于实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二)空手道的技术特点

空手道起源于中国,发展于日本,融合了中日两国的武道文化,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演化,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空手道技术体系。空手道技术体系分基本技术、组手技术、“型”三个部分。

1.基本技术是从“型”的技术和实际格斗中挑选出来的简单而重要的技术。2.组手技术是使用基本技术进行两人攻防对练的技术。3.“型”是空手道的集中组合练习,是一种套路形式,它反映了空手道的整体内容与风格。

(三)空手道的段位特点空手道竞赛规则规定,在进行空手道训练和竞赛时,都要统一穿空手道道服,赤足进行。空手道服装分为上衣、裤和腰带3部分,上下均为白色,区分运动员技术水平主要通过腰带颜色来判断。初学者为10级着各色带,入段者分10段着黑带。

段位:空手道级位规定见表1。

白带

橙带

青带

黄带

绿带

茶带

黑带

级位

无极

10、9级

8、7级

6、5级

4、3级

2、1级

初段以上

二、空手道运动的分类目前,世界空手道联盟主要是以传统空手道标准为基础,即传统空手道四大流派为技术标准。空手道比赛分为组手比赛和“型”比赛两种形式。

(一)空手道的组手比赛

组手比赛即格斗比赛,采用“寸止”的规则。所谓“寸止”即在攻击到对手体前一寸即止。但现代空手道的“寸止”比赛规则已经得到巨大的发展,因此“寸止”仅仅适用在对头面部拳法进攻的情况下。WKF系统空手道格斗比赛采用的是先中即得分,后中不得分的规则。即无论任一方选手在格斗中先完成有效得分的进攻比赛即暂停,并判分,因此非常强调空手道技术运用的速度和技巧。同时WKF空手道组手比赛对犯规动作规定非常严格,只有经过系统空手道训练的选手才能完全适应比赛的进程,否则无法顺利进行比赛,而且会增加空手道比赛的危险性。

实战对打练习的重要特点是训练上肢动作、步型和眼神,同时残心(集中感知力,并且在格斗结束时既要保持肢体放松又要保持警惕)也很重要。这些内容都可以在不同“型”的演练中得到训练,它要求从取胜中理解动作、反应和距离。例如,“一本实战”正是来自于“型”练习,但它扩大了“型”练习的应用范围,使之更容易被练习者接受。因此,“型”与实战配合练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手道的各种技、战术,并在增强抗击打力度的同时也提高他们攻击对手的能力。“型”练习者也注重与格斗的练习,通过在“型”训练的过程中,加深练习者对空手道概念的理解以及不断提高技术,“型”中的许多训练内容在实战中都是很有用的,如力量、体力、动作、呼吸、残心(在实战最后阶段既要放松又要警惕)等。任何风格的空手道训练都有“型”的练习,学练“型”不仅能够纠正错误的动作姿势,而且还能提高攻防技术水平,“型”还可以培养练习者在打斗时具备良好的生理和心态状态,并能排除打斗时的压力,而这些方面的能力在实战中是很难得到锻炼的。

(二)空手道的“型”

空手道是“型”,为主要的技术形式开始发展的。“型”是以假设的对手为目标,单人进行空手道技术动作的套路演练。

空手道的“型”,是以将对手击倒为目的的单人演练,对于“型”的概念,可以如下解析:“假设与对手格斗,按一定的练武线路,有效地灵活运用身体各部位能力,学习掌握攻击与防御的技术,把这些技术归纳起来,就是‘型’的内容。”

“型”,是空手道组合的集中练习,是一种套路形式,它反映了空手道的整体内容与风格。

“型”的竞赛标准以四大流派指定型为准,在“型”的比赛中,主要针对选手在指定“型”的演武中对“型”的演绎是否符合传统空手道的规定,不同流派的“型”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也是体现该流派的技术特征。在WKF比赛的指定“型”中有一些“型”的名称在各流派中都存在,比如“征远镇”。但不同流派的动作和要求截然不同,因此对“型”在竞赛中,对裁判水平以及对“型”的技术和套路的熟悉程度要求相当高。

第二节空手道的礼仪

空手道运动来源于中华武术,在日本得到生根发芽、成熟壮大,其本身融入了许多中华民族和日本大和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思想。比如中国传统儒家以礼教化的思想和日本民族对礼节的重视,构成了空手道运动鲜明的特征即讲究武道礼仪。空手道主张“正戈之道、止戈之道”,以“始于礼而终于礼”为训条,在练习与竞技比赛中自始至终都要重礼,同时强调以完整的形态衷心行礼。空手道的礼分立礼和坐礼两种。

一、站礼(立礼)

1.两脚跟并拢,两脚尖成60度八字开立,身体正直,两手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对手)。(图1)2.上体向前约30度弯曲行鞠躬礼,目视对手的脚尖。略作一瞬间的停顿后,迅速把身体返回原来的垂直状态。(图2—4)

二、坐礼

两膝弯曲跪地,两脚腕伸直与地面贴近。上身正直,沉肩坠肘,两手自然置于两大腿的上方,目视前方。(图5)两手心朝下伸向膝前地面,以左手、右手依次置于地面,两掌成八字形状。臀部不能离开脚后跟,上身慢慢向正前方弯曲行拜礼。两膝的间距不能超出两个平拳的距离o(图6、图7、图8)上身伸直时,以右手、左手依次收回原位(右手先离地,左手后收回)。(图9)

2、3人注目礼。

二、礼语“OSU”

“OSU”是空手道特有的礼语,它代表着耐心、决心以及坚持。每一次说“OSU”,都是在提醒自己“OSU”所代表的精神。简单的单词“OSU”,精确地涵盖了空手道的最终意义。一个能够在自己的思想、言行上体现“OSU”精神的人将被认为是智慧与勇敢的人,空手道训练中最首要的就是“OSU”精神。怀着这种“OSU”的精神,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其中所包含的责任,将使自己的人生更具生命力,而这种性格力量来自于空手道的刻苦训练,也就是我们所讲的“OSU”的精神。“OSU”源自押し和忍ふ,意为“推动自己的时候坚持”,它意味着一种将自身推向忍耐的极限,在任何的压力下坚持的愿望。每个空手道练习者在练习空手道之前都必须首先学习空手道的礼仪,并把“OSU”常挂在口边,时刻提醒自己这个不可忘记的品德。“OSU”的真正含义理解如下。

(一)“OSU”代表意志及耐性

在空手道严格的身体和精神训练和修炼过程中,你将会面对自我极限的挑战,那时候你会有放弃、退缩和逃避的念头。但是,你如果具有“OSU”精神,你就一定会以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和懦弱的杂念,最终得到胜利。

(二)“OSU”代表感激的精神

空手道在授课过程中,对于教练的教诲、指导和示范应表示感谢,大声地应以“OSU”!予以回复,是非常严肃及重要的,它象征着耐性、尊重和感激等崇高精神。

(三)“OSU”代表尊重的精神

因为你对自我的尊重,所以你会竭尽全力去练习,当练习完毕时,为了表示你对自我、对其他学员或教练之尊重和感激,所以要向他们行礼及说“OSU”!

关心自己也就是自我的尊重,因为你对自我的关心,你才会让自己去接受刻苦的锻炼,这种自我尊重的精神才会演化及扩展成为对别人的尊重。当你进出道场前,都会先行礼及说“OSU”这就是代表你对道场、学员及自我尊重的精神。当迟到进入道场时,应先在道场后旁面向后方跪坐,直至教练允许进场,方可起立,然后面向前方行礼及说“osu”!才能进入练习行列。

总之,学习空手道,你必须要学习坚定、忍耐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你必须要尊重前辈、尊重老师、尊重对手以及尊重自己。这些就是“OSU”的意义。

第三节空手道“型”

空手道是以“型”为主要的技术形式开始的,“型”是空手道组合的集中练习,是一种套路形式,它反映了空手道的整体内容与风格。就是说“型”是按要求提前编排好并利用演练形式来进行练习的空手道技术动作。“型”的技术目的是以假设的对手为目标,单人进行空手道技术动作的套路演练。

“型”是空手道练习者对技术、战术和进攻方法进行综合学习的内容,而这种学习不仅能提高练习者的柔韧性和对空手道技术的认知和理解,使身心得到全面锻炼,同时还能使精神、注意力和感知力都能在“型”的练习中得到提升,从而有效地掌握空手道攻击与防御的技术,达到练习者学习空手道的目的。

1、“型”的基本技术

基本技术是从“型”的技术和实际格斗中挑选出来的简单而重要的技术。

1.“型”的基本手型和脚型

(1)正拳:除大拇指以外,其他四指弯曲,大拇指弯曲压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三关节处;拳面平正,力点在第1和第2关节处。(图13)(2)裹拳:5指握拳,力点在拳背处。(图14)

(3)拳锤:5指握拳,以肘关节为轴心,从上往下砸,力点在拳轮处。(图15)(4)肘:手臂微屈,攻击点在肘尖处。(图16)

(5)手刀:4指伸直,大拇指内扣,力点在掌轮处。(图17)(6)贯手:4指伸直,大拇指内扣,力点在掌指处。(图18)

(7)掌底:手指的第2关节和第3关节弯曲成虎爪,力点在掌根部。(图19)(8)背手:4指伸直,大拇指内扣,力点在掌背处。(图20)

(9)背刀:4指伸直,大拇指内扣平整,攻击面在大拇指一侧。(图21)(10)前足底:脚趾第1关节微屈,攻击面在前脚掌处。(图22)

(11)后足底:踝关节微屈,攻击面在脚跟部。(图23)(12)足刀:脚内扣成90度,力点在脚外沿侧。(图24①、图24②)(13)背足:踝关节和脚趾关节伸直,力点在脚背处。(图25)

2.“型”的基本站架

(1)闭足立(图26)

①脚的位置:两脚的脚跟和脚拇指轻轻并拢,两脚的脚跟位置在水平线前。②脚趾的方向:脚尖面朝正前方,与水平线成90度角,两脚置于垂直线的两侧。③膝和重心:两膝自然伸直,身体重心置于两腿中间。

(2)结立(图27①、图27②)

①脚的位置:两脚的脚跟轻轻并拢,两脚跟的位置在水平线前。

②脚趾的方向:以垂直线为中心。

③右脚趾向右分开约30度,左脚趾分开约30度,两脚趾成0度的八字形。④膝和重心:两膝自然伸直,身体重心置于两腿中间。’

(3)平行立(图28①、图28②)

①脚的位置:两脚的内侧成平行状,间距约30厘米宽。②脚趾的方向:脚趾面朝正前方,与水平线成90度角。③膝和重心:两膝自然伸直,身体重心置于两腿中间。

(4)外八字立(图29①、图29②)

①脚的位置:两脚的脚跟间距约30厘米宽。②脚趾的方向:两脚指向外分开。③脚拇指与脚后跟的夹角为20度,形成外八字状。④膝和重心:两膝自然伸直,身体重心置于两腿中间。

(5)内八字立(图30①、图30②)

①脚的位置:脚跟与脚跟的距离略比肩宽,分开约60~6厘米。②脚趾的方向:两脚趾内扣,脚拇指与脚后跟的内角约7

度,形成内八字状。③膝和重心:提裆敛臀。两膝自然弯曲,膝关节与地面的脚尖成垂直线,重心置于两腿间。

(6)四股立(图31①、图31②)

①脚的位置:两脚跟在一个水平线上,两脚跟的间距为三脚长,约65厘米宽。②脚趾的方向:两脚尖向外展开约50度(角度开得太宽容易失去重心)。③膝和重心:两膝关节微屈,向外充分展开,膝关节要与地面的脚尖成垂直。上体正直,沉腰敛臀。重心置于两腿中间。

(7)基立(图32①、图32②、图32③)

①脚的位置:前后脚跟的距离长约50厘米。两脚跟的间距宽约10厘米。②脚趾的方向:后脚尖向外展约20度,前脚尖内扣20度基本上成两脚平行。③膝和重心:两膝微屈,重心略偏向前脚。

(8)三战立(图33①、图33②)

①脚的位置:后脚的脚尖和前脚的脚跟间距约同小腿长40厘米。前脚的脚跟和后脚的脚尖在同一水平线上。②脚指的方向:前脚拇指内扣,与水平线上脚跟成60度内角,后脚脚趾在水平线后面,面朝正前。③膝和重心:脚底贴紧地面,膝关节略微向内侧弯曲,提档敛臀,重心在两脚中央。

(9)前屈立(图34①、图34②、图34③)

①脚的位置:前脚和后脚的横向间距约为两拳25厘米宽。两脚后跟的前后距离约为80~85厘米。②脚趾的方向:前脚拇指略向内,使足刀与水平线成直角。后脚脚指向外展开约20度。③膝和重心:前脚的膝关节弯曲,小腿与地面成垂直。自然伸直。重心略偏前脚。

(10)后屈立(图35①、图35②)

①脚的位置:前脚拇指、脚跟和后脚脚跟在一条水平线上,脚跟与脚跟的距离约60厘米宽。脚趾的方向:后脚足刀(脚的外侧)与水平线成直角90度。前脚的脚指面向正面。②膝和重心:后脚的膝关节微屈并尽量外展。前脚膝关节微屈并向前顶。重心略偏后脚。

(11)骑马立(图36①、图36②)

①脚的位置:脚跟和脚跟的间距约80~85厘米宽。②脚趾的方向:两脚的足刀(脚的外侧)平行,与水平线成直角90度。③膝和重心:两膝微屈。同时,尽量向两侧外展。膝关节前端尽量与脚拇指垂直。重心置于两腿中央。

(12)猫足立(图37①、图37②、图37③)

①脚的位置:后脚的脚跟与前脚的脚跟、脚拇指在一条直线。从后脚脚跟到前脚脚趾的距离约50厘米宽(个人身高不同可能有些区别)②脚趾的方向:后脚脚尖向外展30度。前脚脚趾自然面向正前,脚跟离地,用前脚掌支撑。③膝和重心:后脚的膝关节微屈,前脚掌自然着地。重心主要置于后脚脚跟。

(13)交叉立(图38①、图38②)

①脚的位置:前脚与后脚成交叉状,后脚的膝关节贴紧前膝的后侧。②脚指的方向:前脚外展15度。后脚在前脚的斜后45度方向,后脚脚跟离地,用前脚支撑。③膝和重心:两膝微屈,重心置于两腿中央。

3.“型”的上肢技法(1)下段格挡(左前屈立)(图39①、图39②)下段格挡是利用转腰、旋臂,用外臂、拳槌斜向下划弧格挡对手攻向自己下腹部、大腿部的拳腿的一种防守技术。思想集中,意想对手向自己的下腹部攻来。

①上身正直,两手握拳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两脚成外八字站立式,目视前方。②左拳收抱于右肩上方,拳心朝里,拳眼朝上。右拳伸向下段,拳心朝下,拳眼朝左。同时,重心移向右脚,右膝微屈,左脚向左前方跨半步。③左脚继续向前跨半步,重心前移,拧腰转胯成左前屈立。左拳内旋从右肩斜向下划弧格挡至左膝上方,拳心斜朝里,拳眼朝右。同时右拳快速旋臂回撤至右腰和右腋的中间处。④右前屈立时,动作同上,手脚、方向相反。

(2)中段格挡(左后屈立)

中段格挡是利用转体、旋臂,用小臂的外侧和内侧将攻向胸腹部的拳脚格开的一种防守技术。分为外格挡和内格挡。

①左后屈立左内格挡(图40①、图40②、图40③)

a.思想集中,意想对手向自己的胸腹部进攻。上体正直,两手握拳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两脚成外八字站立式,目视前方。b.右拳上提置于右肩上,拳心朝前,拳眼朝下。左手前伸置于胸腹前,拳心朝下,拳眼朝右。同时,重心下沉,两膝微屈。c.左脚向左后方撤步,成左后屈立。同时,左臂以肩关节为轴心,斜向下从外向内划弧,左前臂快速内旋,用背臂、外臂部位格挡对手的攻击。拳心朝里,拳眼朝左。右拳快速收抱于右腰和右腋中间处。拳心朝上,41眼朝右。d.右后屈立的动作与左后屈立的动作相同,手脚、方向相反。

②左后屈立左外格挡(图4l①、图4l②、图41③)

a-思想集中,意想对手向自己的胸腹部进攻。上体正直,两手握拳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两脚成外八字站立式,目视前方。b.左拳上提右肋下,拳心朝下,拳眼朝里。右臂前伸置于胸腹前,拳心朝下,拳眼朝左。同时,重心下沉,两膝微屈。c.右脚向右后方撤步,成左屈立。左臂以肘关节为轴心,左前臂外旋,经右手臂下方向前,用背臂、内臂部位格挡对手的进攻。肘尖朝下,拳心朝里,拳眼朝左。同时,右臂外旋经左前臂上方回撤置于右腰和右腋的中间部位。拳心朝上,拳眼朝右。

(3)上段格挡(右前屈立)(图42①、图42②、图42③、图42④)

①思想集中,意想对手向自己的胸腹部进攻。上体正直,两手握拳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两脚成外八字站立式,目视前方。②右脚收至左脚旁,重心下沉,两膝微屈。同时,左拳向胸前伸出,拳心朝下,拳眼朝右。右拳从右腰侧旋转斜向前冲出,在胸前与左臂相交,左拳在上,右拳在下,拳心斜朝上。身体朝正前方,目视前方。③右脚向右前方跨步成右前屈立。同时,左拳外旋臂回撤抱于左腰上方,拳心朝上。右拳内旋经脸前斜向头上方架挡,拳心朝前,拳眼斜朝下。上身斜45度,目视前方。④左前屈立时,动作、要求相同,手脚、方向相反。

(4)冲拳是空手道运动中最基本的攻击技法之一,结合各种站立变化,组成了空手道的进攻技术和主要得分手段。

①外八字立中段冲拳(图43①、图43②)

a?两脚外八字站立。两拳抱于腰两侧上方(抱拳的位置在腰和腋下的中间),两拳心朝上,拳眼朝身体两侧。两肘向后夹紧。ib.左拳内旋向对手的胸口冲击,高不过肩,拳心朝下,拳面的着力点在食指、中指的第3关节的节骨处。同时,右拳抱于右腰侧上方,略微拧腰,把右肘肘尖向后顶,与左拳一前一后形成一种张力,使左拳向前冲击的力量更大。这样反复、交替地进行中段冲拳练习,来提高冲拳的速度和力度。

②四股立上段、中段、下段冲拳a?两脚分开,重心下沉成四股站立。右拳收抱于右腰侧上方,右肘尖向后顶出。同时,左拳内旋、快速向前上方冲击,与鼻尖同高。左拳外旋回撤至时,左拳内旋、快速向对手的鼻尖高度冲拳。这样反复、交替地上段冲拳练习,提高速度、力量和全身的协调性。(图44)b.两脚成四股站立。中段冲拳的方法和要求同八字立中段冲拳。(图45①、图45②)c.两脚站立姿势同上。下段冲拳的方法和要求同上,冲拳的高度与自己腰带同高。(图46)

③前屈立中段顺冲拳(图47①、图47②)、逆冲拳(图48)。

这是空手道运动中基础拳法之一。所谓顺冲拳,就是冲拳的手臂与跨出的前脚是同一个方向,反之是逆冲拳。a.思想集中,意想对手的身体空挡,时刻准备进攻。上体正直,两手握拳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两脚成外八字站立式,目视前方。b.重心下沉,左脚向右脚靠拢。同时,左拳收抱于左腰上方,右拳前伸,护住自己的下腹部。c.左脚向前跨步成左前屈立。同时,左拳内旋臂向对手中段攻击,右拳快速外旋收抱于右腰侧上方。要求上体正直,挺腰、沉气。逆冲拳就是手与脚的出击相反。动作要求相同。

一、竞赛“型”的图解

空手道“型”是根据空手道技术的要求提前编排好的,利用演练形式来进行练习的空手道技术动作。“型”的设计是为了便于练习者学会每个攻防技术动作的基本含义,并且能够深入地理解、掌握和应用它们。“型”是空手道选手对技术、战术和进攻方法进行综合学习的内容,而这种学习是无止境的,它能提高人的柔韧性,使精神、注意力和感知力都能得到提升,促进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同时,“型”是一种个人或集体的表演,特别是在演练一些能够很好地表现空手道含义的技术动作时,可激发练习者的创造力,在演练过程中,“型”的表达形式、含义以及练习者对套路理解都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在练习“型”时需要有高度的纪律性和自控能力,“型”的演练也作为段位晋升的重要内容。以下先介绍两套系东流的竞赛“型”,必须理解和掌握下面六个方面的要求。

(一)每一种“型”的开始和结束位置都必须在一条线上,甚至有许多“型”的起始点在同一个位置。

(二)同整个“型”一样,每一个动作也要有它的攻防含义的特点。

(三)技术动作的本质属性是攻防,在演练时-定要把它体现出来,同时对用法和目标的假想也是传递动作含义的重要手段。

(四)呼吸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演练不要憋气。空手道技术的基本呼吸方法,就是格挡时要求吸气。但是也有一些空手道要求不管是格挡动作还是进攻动作,在每一个动作前都要吸气,动作过程中呼吸。kiai(呼喊)也是呼吸的一种,它需要在腹部运气,然后再呼气,同时伴随着尖锐的声音。这样可以缩紧腹部,增加动作的力量。kiai(呼喊)也可以提高练习者的心理反应能力。

(五)每一种基本“型”都有自己的节奏。被尊崇为日本空手道之父的船越义珍,他认为节奏可以很好地帮助控制意识,并总结出三条很重要的节奏规律:①运用力量时的轻重(即在合适的时间,运用合适的力度);②身体的收缩;三是演练时动作快慢的结合。③理解和掌握了某个套路的特点和每个动作的确切含义,就能够同时调动力量、速度和身体柔韧来帮助体会套路的节奏。

(六)残心(保持意识清醒)出现在套路的最后,它与正确的节奏模式有直接联系。“残心”的字面意思是保持清醒的意识,身体和精神同时爆发,释放出体内的力量,以威慑和控制对手手,直至完全战胜对手。

1.拔塞大(图49—)

图52以双脚脚跟为轴,足尖并拢。镪足站立。用左手抱住右拳。

图53右足向前踏出一步,使左足移动到右足的外侧。交叉站立。使用右手进行中位横挡。左手张开支撑右拳。

图54(1)左转面向后方。前屈站立。左中位横挡。

图55(1)左脚撤回半步。基本站立。右中位横挡。

图56右转面向后方,右足踏出一步。前屈站立,左中位横挡。

图57右足撤回半步,基本站立。右中位横挡。

图58左足撤回半步。四股立。右中位横挡,左拳收到肋下。

图59右转面向后方,右足踏出一步。外八字站立。

图60右足撤回半步。猫足站立。右拳中位横挡。

图61足在原位置。猫足站立。左中位横挡。

图62向前移动右足,以前脚掌为轴,左转向正前方。外八字站立。右拳收到肋下,左腕指甲朝下握拳。

图63以足尖为轴,双足转向一点半方向。双足平行。使用左腕横挡。

图64左足足尖返回原位。外八字站立。右中位击打。

图65双足足尖转向10点方向,双足平行。使用右中位横挡。

图66右足足尖返回原位。外八字站立。左中位击打,右拳收到肋下。

图67双足足尖转向1点半方向。左中位横挡。

图68右足向前踏出一步。猫足站立。右低位手刀格挡。张开左手到心口前。

图69左足向前踏出一步。猫足站立。左手刀低位格挡,右手收到心口前。

图70右足向前踏出一步。猫足站立。右手刀低位格挡,左手收到心口前。

图71右足向后撤回一步。猫足站立。左中位挂手,右手指甲朝上收到心口前。

图72足在原位置。猫足站立。左手使用中位挂手,右手伸到身体左侧。

图73左足脚跟落下,右足提腿到膝关节高度。手在原位置。

图74①右足刀踏向前方。外八字站立。双手相握指甲朝上,回靠在左肋。

图75①面向后方,左足稍稍回撤。猫足站立。

图76①右足踏出一步。猫足站立。右中位手刀格挡。

图77①右足向左足靠拢。并足站立。高位弧形格挡,此时肘部稍微弯曲。

图78①右足踏出一步。前屈站立。使用左右拳锤击打对手中位。

图79①递步向前。四股立。右中位横挡,左拳收到肋下。

图80①右足不动,左足向右足靠拢。并足站立。左拳低位格挡,右拳中位横挡。

图81①左转使右足踏向12点方向,沉腰。四股立。右低位格挡,左拳在心口前准备。

图82①左转面向后方,左足稍稍靠拢基本站立。左中位横挡。

图83①准备回转踢腿,右足与左掌接触。在回转踢腿即将接触对手时,打开左拳。

图84①回旋踢落在前方。前屈站立。右肘肘击。

图85①足在原位置。前屈站立。右低位格挡。左拳靠在右肘的内侧。

图86①足在原位置。前屈站立。左低位格挡,右拳靠在左肘内侧。

图87①足在原位置。前屈站立。右低位格挡,左拳靠在右肘的内侧。

图88①足在原位置。前屈站立。左肋防御准备。

图89①足在原位置。前屈站立。左高位击打与右中位拳面击打同时进行。

图90①右足向左足靠拢。并足站立。在右肋准备。

图91①左足踏出一步。前屈立。右高位击打与左中位拳面击打同时进行。

图92①左足向右足靠拢。并足站立。左肋准备。

图93①右足踏出一步。前屈站立。左高位击打与右中位击打拳面同时进行。

图94以右足为轴,向后方转。左前屈站立收回右腕(甩掉)。

图95向右转腰,转换成右前屈立。伸左腕向右摆脱。

图96收回右足的同时提起脚跟。猫足站立。右中位挂手,左手在心口前准备。

图97①向左摆头。猫足立。手与足在原位置。

图97②右手与右足向斜后方收回。

图98收回的右足落下脚跟,左足提起脚跟收回。猫足站立。

图99左足向右足靠拢。并足站立。右手握拳,张开左手抱住右拳。

图手与足在原位置。闭足立。

图结立。

图礼。

图立正的姿势。

2.征远镇(图~)

图立正的姿势。

图礼。

图结立。

图原位置。立正站立。张开双手,两手重叠向上。

图原位置。立正站立。两手保持重叠,向下压移动到下腹部前。

图以双足足尖为轴,脚跟分开,使两足平行。平行站立。双手握拳,在身体外侧分开,注意下腹部用力。

图右足向右斜前方划半圆踏出。四股立。张开双手,放松伸向身体外侧。

图原位置。四股立。双手如抱球一样慢慢提起,在胸前对齐。

图原位置。四股站立。双手在胸口前握拳。

图原位置。四股立。双手握拳,在身体外侧,缓慢进行低位格挡。

图原位置。四股立。右开手在位横挡,张开的左手,在心口前准备。

图原位置。四股立。迅速收回右手,使用挂手。

图原位置。四股立。将挂出的右手收回肋下的同时,使用左四指贯手缓慢击打。

图左足向左斜前方划半圆踏出。四股立。张开双手指甲朝上,放松向体外伸出。

图原位置。四股立。双手如抱球一样慢慢提起,在胸前指甲对齐。

图原位置。四股站立。胸口前前握拳。

图原位置。四股立。双手握拳,在身体外侧,缓缓进行低位格挡。

图原位置。四股立。右开手中位横挡,张开的左手指甲朝下。

图原位置四股立迅速收回左手。使用挂手。

图原位置。四股立。将左手收回肋下时,使用右四指贯手缓慢击打。

图右足向1点半方向,划半圆踏出。四股立。张开双手指甲朝上,放松向体外伸出。

图原位置。四股立。双手如抱球一样慢慢提起,在胸前双手指甲对齐。

图原位置。四股站立。双手在胸口前握拳。

图原位置。四股立。双手握拳,在身体外侧,缓慢进行低位格挡。

图原位置。四股立。右开手中位横挡,张开的左手指甲朝下。

图原位置。四股立。迅速收回右手,使用挂手。

图原位置。四股立。将右手收回肋下时,使用左四指贯手缓慢击。

图使右足靠近左足,单脚站立。鹫站立。张开左手,右拳指甲朝下放于左掌之下。

图右足踏向前方。基本站立。左手保持不变,击打右拳。

图右足向后收一步。基本站立。右拳收到肋下,左手掌心向内伸向前方。

图原位置。基本站立。进行右中位肘击。

图以左足为轴,右足向右45度角划半圆踏出。三战站立。使用右中位横挡。

图左足向1点半方向踏出。四股立。左拳锤击打低位,右拳收到肋下。

图左足向后退一步。四股立。右低位格挡,左拳收到肋下。

图以右足为轴,使左足向斜前方划半圆。三战站立。进行左中位横挡。

图右足向10半方向踏出一步。四股立。右拳锤击打低位,左拳收到肋下。

图右足向后方退一步。四股立。左低位格挡,右拳收到肋下。

图以右足为轴,左足退到6点方向。四股立。双拳张开,在体前交叉,同时左手向额前,右手低位格挡。

图以左足为轴,右足退到6点方向。四股立。双手在体前交叉,同时右手向额前,左手低位格挡。

图原位置。基本站立。将击出的右拳,迅速收回到肩部高度。

图使右足移动到左足前。手在原位置。

图①使用左转,使身体转向7点半方向。三战站立。左中位格挡。右拳收到下腹部前准备。

图①原位置。三战站立。张开左手收回。

图右足向1点半方向踏出一步。四股立。使用右拳向高位击打。左手指直立收到心口前。

图足在原位置。四股立。右高位拳面击打。

图原位置。四股立。右低位格挡。左拳收到肋下。

图右足向1点半方向收回。四股立。左低位格挡。

图右足移动到左足前,稍微撒腿,抬起脚掌。猫步站立。将右肘抬高至肩部,左肘击打后方

图将右足撤回后方,稍微收回左足,脚跟抬起。猫步站立。将左肘抬高至肩部,右肘击打后方。

图使身体面向4点半方向。三战站立。右中位格挡。

图原位置。三战站立。张开左手收回。

图左足向4点半方向踏出一步。四股立。使用左拳高位挡开。右手指直立收到心口前。

图原位置。四股立。左高位拳面击打。

图原位置。四股立。左低位格挡。右拳收到肋下。

图左足向10点半方向收回。四股立右低位格挡。左拳收到肋下。

图使左足移动到右足前,稍微撤步抬起脚跟。猫步站立。左肘抬到肩部高度,右肘肘击。

图左足撤向后方,右足稍微收回抬起脚跟。猫步站立。右肘抬到肩部高度,左肘肘击。

图原位置。猫步站立。左手从上面收回,使用掌心推中位。

图足在原位置。猫步站立。将拳面击打的右拳迅速收回至肩部高度。

图右足撤向后方。张开右手,两肘在身体前对齐。

图撤回右足,抬起左脚跟。猫步站立。向左右扩展肘部。两掌在心口前呈山形。

图左足向右足靠拢。立正站立。两手保持张开,右掌在上重叠。

图足在原位置。立正站立。双手保持重叠,向下按在下腹部前准备。

图结立。

图礼。

图立正的姿势。

第四节空手道组手

组手技术是把假设变为现实,即两人一组地进行攻防动作训练。在实际的两人攻防训练中,格斗的紧张气氛、对手的距离判断、动作的速度、攻击的威力等要求都相当高,而且需要主动追求这些条件,如果脱离这些条件,训练将无法进步。下面是组手的各种技法介绍。

一、组手的上肢技法

1.前手上段击(图①、图②、图③、图④)

(1)正确的姿势构架。(2)上身放松,利用脱力使重心快速下沉。(3)后脚蹬地,前脚往前迈。(4)前拳对准对方上段,直线击中,寸止回收,拳回收的同时前脚落地,做到“拳到脚到”。(5)回到预备构架。注:(1)因为是后脚发力,所以身体重心大部分在后脚上。(2)前脚落地与拳打完回收腰间是同步的。(3)拳的击打是身体在空中完成的,当脚脱力蹬起,冲拳有种从上而下的感觉。

2.后手中段击(图①、图②、图③、图④)

(1)做好正确的预备架构。(2)上身放松,运用脱力使重心快速下沉。(3)后脚蹬地充分有力,蹬地同时前腿向前跨形成弓步,前脚微向内扣。(4)利用腰的转动来带动后手拳紧贴身体击出,再利用腰的转动和前脚向回的蹬力带动后手拳快速回收到腰际。(5)回到预备构架。

3.前手上段+后手中段(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图⑤)(1)正确的姿势构架。(2)上身放松,运用脱力使重心快速下沉。(3)后脚蹬地同时前脚向前上步,前拳直线击中寸止后,后拳紧接着前拳回收同时击出,动作连接须快速,此时可根据对手距离调节上步的大小来进行后手拳的攻击。(4)利用腰部带动后拳回收,使身体还原到预备构架。注:此动作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前拳是一个虚晃的假动作,可作为格挡技术运用,所以幅度不能太大,影响速度,前拳一晃,后拳迅速击上段。第二类:第一拳必须是得分技术,动作要做到位。

4.上段二连击(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图⑤)(1)做好正确的预备构架。(2)身体放松,运用脱力使重心快速下沉。(3)后脚蹬地快,前后连续攻击动作紧凑,不给对手攻击的距离和机会。

一、组手的下肢技法1.正踢(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图⑤)

(1)做好正确的预备构架。(2)身体重心移至前脚,同时膝部微屈,后脚向中线快速提膝。(3)在前脚用力踏地的瞬间,身体放松后快速将后腿踢出。(4)后腿踢出后就要迅速回弹,回到提膝的位置。(5)恢复到正确的预备构架。注:它是用前脚进行触击,与弹腿和刺踢都能配合使用。无论是弹踢还是刺踢,支撑脚的脚尖都要朝前,进攻推的蓄劲要做到如前所述。击打目标应该在你最大攻击距离的1/2或2/3处,最佳目标范围在腹部与心窝之间。

2.刺踢(图①、图②、图③、图④)

(1)做好正确的预备构架。(2)身体重心移至前脚,同时膝部微屈,后脚向中线快速提膝。(3)再迅速地弹踢目标,然后收回,同时利用臀部肌肉的爆发力加大踢打的力度。(4)恢复到正确的预备构架。

注:刺踢时,前步(弓步)是正踢练习的较好步型。踢的时候要注意勾脚,使脚尖翘起,这样可以增加脚的坚固性,不容易使脚趾受伤,并且能够准确地用前脚掌击打对方。刺踢时,后步(虚步)是与正踢配合练习的最好步型。先要锁定脚踝,膝部微屈下降,然后尽量将髋部和支撑腿向前送,以保持刺踢沿直线进攻。臀、脚、头3处所构成的三角形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臀部前送的姿势,踢完之后迅速回收至初始位置。这一技术的演变是使劲勾脚,用脚跟击打对方。

3.侧踢(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图⑤)(1)做好正确的预备构架。(2)迅速提膝,进攻腿蓄劲,髋关节、脚跟和击打目标成一直线,膝关节置于心窝前。(3)支撑脚朝前,然后以支撑腿为轴,向后方转动,随着支撑脚的转动,进攻腿快速有力地踢向目标。(4)然后迅速收脚,使身体直立。(5)恢复正确的预备构架。

注:Yoko-geri(侧踢),是用脚跟或脚背外侧击打对方侧面的技术。由于侧踢具有很大的威力,因此可以有效地攻击对方的任何部位,弹踢、刺踢都可以与之配合使用。后步(侧身半马步)是进行侧刺踢练习的最好步型。侧踢时,稍向下转动髋部,髋部随腿自然地左右摆动,并且把摆动的冲力传递给脚,以增加侧踢腿的力量。进攻的脚尖要微朝下,尽量使上体直立,使头保持在支撑腿的正上方或稍前。当用脚跟进行触击时,要做到勾脚踝、勾脚尖。当用脚背外侧进行触击时,进攻脚要内扣,这样就可以运用脚背外侧击打对方。为了增加踢腿的力度、高度和运动距离,在触击目标的一刹那要伸直支撑腿。此外还要转腰、转臀,使胸部和肩关节面向进攻方向。在收脚的时候也依然可以保持面对进攻方向,不使自己背部对敌,以便用手再度攻击,为下一次的进攻创造条件。

4.后踢(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图⑤)

(1)做好正确的预备构架。(2)前腿为支撑腿,依照头部、肩关节、髋部的顺序向后转动,控制转动的幅度,直到转至进攻目标的相反方向。(3)同时,进攻脚蓄劲,勾脚尖、勾脚踝、屈膝,脚跟尽量贴近大腿。(4)利用后转的冲力,以脚跟刺腿出去,要求髋部、脚跟和进攻目标成一线(进攻腿与侧踢的动作要求基本是一样的,它们的不同在于转体方向,侧踢要求向前转身,而后踢则要求向后转身)。(5)踢完之后,可以向前继续攻击或者重新做好正确的架构,再一次进行后踢练习。

5.月牙踢(里合腿)和反月牙踢(外摆腿)(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图⑤)内合:(1)做好正确的预备构架。(2)支撑脚朝前,不需要蓄劲,而是直接从地面起腿攻击,进攻腿由外向上划弧,然后向内、向下击打。(3)击打时,瞄准对方的中轴线,进攻脚要内扣,并勾踝、勾脚尖,用前脚掌触击。(4)然后迅速收回至初始姿势。

反月牙踢(外摆腿)(gyakumikazuki-geri),它的进攻路线与月牙踢正好相反,即进攻腿由内向上划弧,然后向外、向下击打。

二、组手的摔技

空手道的精彩之处是它不单单只有打击技,在攻防中还包含着各种摔法,在比赛时要认真贯彻、了解比赛的规则,选择符合规则的技术动作。选手平时要注意开拓自己的技术范围,即使与任何对手交战都能想出各种方法击败对方。特别是若能掌握推倒技术等动作,即便得不到“有效打”,也能非常有效地将比赛优势拉到自己这一边来。

1.上段冲勾踢捧(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图⑤、图⑥)

(1)主动使用上段冲拳技术迫使对手后退,用自己前面的腿挡住对手前面的腿,顺势用后手抓住对手后背的道服,用力拉动对手的重心,将其摔倒。(2)顺势迅速贴近并压低重心用拳法打击对手的得分部位。

2.接后腿中段摔(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图⑤、图⑥)

(1)当对手踢出后腿中段横踢时,用左手迅速格挡,右手顺势抄抱对手踢出的腿的关节处,移动自己的重心,支撑腿迅速移动并贴近对手,用另一条腿挑踢起对手的支撑腿,将其摔倒。(2)顺势迅速贴近并压低重心用拳法打击对手的得分部位。

3.勒脖摔(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图⑤)

(1)当对手进攻时小心防守,并迅速贴近对手。用后手勒压对手脖子,前手抓住对手道服的衣袖,下肢交叉并贴近对手。迅速改变重心将其摔倒。(2)顺势迅速贴近并压低重心用拳法打击对手的得分部位。

——武——术——归——宗——

昔日少年武为尊,而今邻里少传人。冷落多见练武场,人少并非学子贫。

有人甘学跆拳道,喜将韩装着于身。我辈武友勤奋起,弘传国粹万年春。

谢谢各位师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