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三国奥运成绩,深刻体现了国民性

东京奥运会奖牌大战已经结束,中国拿到38金,最后时刻被美国反超一金,但已追平本土之外奥运最佳成绩。尤其奥运前我们的最重要目标是与日本的竞争,最后多出日本(27金)11金,此成绩足可满意。跳出体育领域,从奥运成绩,我们也可以看到中美日三国的国民性。

美国虽然最后超越中国,但39金的成绩显然不会让他们满意,毕竟此前两届奥运会,他们的金牌都是46枚。尤其是游泳和田径这两个传统金牌大户,美国表现糟糕,游泳11金,比上届少了5金,田径7金,比上届少了6金。这不能不考虑到疫情的影响。

美国极度重视个人自由,故而在抗疫方面长期“自由散漫”,确诊和病亡数都很惊人。在疫情严重的环境,运动员训练也难免受影响,而中国作为疫情控制模范体现出了优势,游泳在孙杨缺阵下仍拿到3金,田径则首次拿到田赛金牌,且一拿就是2枚,苏炳添百米9秒83的意义更是超出了奖牌。不光中国,澳大利亚作为防疫严格的国家也有受益的领域,例如游泳拿到9金,强势狙击美国。

当然,防疫严格难免影响到对抗性项目,长期缺乏对外交流、实战检验,在奥运赛场上保持原有水准较难。例如格斗类(拳击、柔道、摔跤、跆拳道、空手道),中国此次一金未获;集体球类项目上,中国成绩也较惨淡,尤其是女排和女足均未小组出线令人遗憾。不过为了国民健康整体考虑,做出牺牲在所难免,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理解和宽容,更何况金牌碾压日本已是胜利。

日本成为奥运东道主后,一直苦心谋划,想借本土优势在金牌数上超越中国,这不是什么秘密。说实话,这让中国方面有些担心,毕竟日本人向来以做事严谨认真闻名。但在奥运前的内部讨论中,我的态度一直是:日本的准备工作肯定做得很细(从本届奥运一些争议能看出来,在此不展开),但我对日本运动员的发挥有所怀疑。日本早已进入“低欲望社会”,年轻一代的进取心严重衰退,在激烈竞争的奥运赛场,他们能否顶得住压力?

事实果然如此,奥运前期,日本虽然依靠优势项目柔道和一些新兴项目紧追中国,但他们最受瞩目的几个明星纷纷垮掉,例如桃田贤斗(羽毛球)、濑户大也(游泳)、张本智和(乒乓球)、大坂直美(网球)。不仅是他们,例如游泳领域,日本还有多位名将表现不佳,如佐藤翔马和松元克央,他们的理由都是“非常紧张”。

这与我们的传统认知有些不符。运动员紧张是正常的,但一般来说,主场优势还是有加持作用,例如北京奥运会,我们借助主场在金牌数上压倒了美国。因此我认为,日本的反常,与他们当下的国民性有关。

日本的“低欲望社会”,用中国流行的词就是“躺平”。当大家都满足于现状,不去竞争甚至害怕竞争,缺乏“挫折教育”,在压力巨大的奥运赛场上如何能脱颖而出?伊藤美诚的嚣张固然让国人反感,但她强烈的“竞争性”,正是很多日本运动员缺乏的。

“躺平”是个人自由,但如果形成以其为时尚、以其为光荣的文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就不好了。在中国,“躺平文化”已开始受到批判,这是对的。

本届奥运会,中国成绩优异,运动员的风貌也令人欣喜。与老一辈运动员相比,他们自信心更强,敢于彰显个性,同时又保留了传统的集体精神。而在国内,民众已破除“唯金牌论”,拿牌当然开心,拿不到牌,仍对运动员给予宽容和鼓励。这正体现了当下国民自信、开放的心态。

这一切,让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更有信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7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