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民众最熟悉的国外武术,跆拳道在国内有着大量练习者。貌似古色古香的跆拳道,实际上创立于年代,在半个世纪内迅速成为风靡世界的运动。而本期追根溯源要聊的武术,是真正意义上朝鲜半岛的传统武术。这项武术也被广泛认为是跆拳道的技术来源之一——跆跟。每周三更新小众武术或冷门知识,你不知道的功夫干货。历史与传说朝鲜半岛多山,而且自古以来就不是太平之地。经常在丘陵活动的朝鲜人,在日常争斗中发现了踢技的重要性。逐渐地,一种以踢技为主的活动开始风靡民间。在朝鲜三国时期(公元前5~公元7世纪)的壁画中,就有互相踢击的内容,成为“脚戏”。而在14世纪时,“脚戏”已经成和摔跤一起,受到从皇家到百姓的欢迎。高丽王朝的武装组织“花郎道”(也是一种武术名称)引入了大量脚戏技巧。射箭也是古朝鲜的传统艺能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和动荡,脚戏逐渐有了正式的名字——跆跟。朝鲜半岛上也一直处在内忧外患的状况,社会动荡也使得跆跟得以发展。年,朝鲜李式王朝的末期的作家李圣之所著的《才物谱》中,跆跟一词便记录在册。随后的故事大家都清楚,朝鲜的命运和中国非常相似。日本帝国主义频繁对东亚地区发动侵略战争。朝鲜距离日本最近,难免成为了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开胃菜。日韩战争,日本蚕食东亚的开始年,日本下令禁止了朝鲜一切与格斗相关的活动。跆跟也在劫难逃。但是有一位武术家,在数十年的动乱中,将跆跟保存并整理,传承至今。朝鲜最后的跆跟大师——宋德基。宋德基(右)宋老师傅有一个标准的开局,从小习武,热爱武术,师从跆跟大师林浩。后来宋德基进入了朝鲜军官学校,教授跆跟与射箭。日占期间,宋德基一直在秘密练习和记录这些古老的招式,力求最完整的保存这一武术。他以足球运动员的身份为掩盖,等待着战争阴霾的散去。直到二战日本战败,宋德基才带着跆跟重现天日。年,宋德基向体育部展示了跆跟与朝鲜箭术。年,跆跟与朝鲜摔跤一并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收录。向在乱世中保护武术的宗师致以敬意。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跆拳道确实“师承”自跆跟,但是我们可以从跆跟的技术风格中看出一些端倪。技术与风格与跆拳道一样,跆跟是一项以踢技为主的武术。不同的是,跆跟的侧重点在于“摔倒”而非“伤害”。跆跟没有跆拳道那般满天乱飞的腿法,在笔者看来,跆跟最鲜明的特点有二:闪电般的绊摔,出其不意的高扫。我们先来看看规则:拳手必须以固定的步伐或者位置开始比赛;可以用脚进行攻击头部,成功攻击头部得一分;用低段的横踢和侧踢进攻对方腿部,让对方摔倒为主;不允许用拳攻击,可以格挡,也可以抓对方衣服、擒拿或者进行推搡辅助踢击;将对手摔倒得一分,推出场地得一分;禁止打击。跆跟强调动作协调、流畅,在比赛中按照一定节奏和步伐游走,仿佛舞蹈一般。但是踢击动作却出现的非常快,前一秒对手还在跟你闲庭信步,下一秒高鞭腿就已经糊脸。神出鬼没的绊踢是跆跟的主要技术,与中国跤的“绊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绊子”更像是“我腿放那儿硌你一下”,跆跟的绊踢则更像低扫,通过踢击力量使你失去平衡。特别像小时候玩的斗鸡?跆跟中也有很多蹬、踹的技巧,尤其是标志性的转身后蹬,非常有杀伤力。配合手部的推搡和拉扯,能在瞬间放倒对手。可以看到,跆拳道中的横踢、后踢和下劈腿等动作,与跆跟如出一辙。但主要战术思想却与跆拳道大相径庭,跆跟的目的非常古朴使用——摔倒。在古战场和街头场景中,打击技巧被各种武器所淡化。但是一次成功的摔倒约等于直接获得胜利,倒在地上就会变成任人宰割的咸鱼。而跆跟技巧在朝鲜半岛崎岖的地形上,确实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抓住对手失去平衡的瞬间,用最快的方式将其放倒。其实东亚的很多武术都有这一思想,例如我们熟悉的散打。虽然跆跟的技巧和战术思想是为了服务实战。但是将跆跟的体系完全搬到踢拳或综合格斗的擂台上,只能死得很惨....那跆跟真的不能打吗?笔者只能说,这些人仅仅只看到了武术非常片面的一部分。对于跆跟这种武术,能不能打反而是其次,其承载的文化也许远比杀伤力更加重要。跆跟的特色还有其独特的舞蹈性,随着音乐节奏出招让跆跟观赏性极强。同之前介绍过的卡波耶拉一样,与舞蹈结合的武术具有更强的仪式感和流传性。跆跟大战卡波耶拉“舞”术对决让武术不仅是“武”,还有“术”的成分,在武术的英文MartialArt中,Art(艺术)的含义应该便是如此吧。话说回来,跆拳道凭借强大的推广成为了世界知名的武技。跆跟不免的有些“酸”,一直在避免和跆拳道扯上关系。混杂松涛流空手道和其余武术的跆拳道,确实不能算是传统的朝鲜半岛武术。不过历史就是喜欢跟人开玩笑,说起朝鲜半岛武术,大家第一印象只是跆拳道。希望通过本文,大家能更多了解这一小众武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