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丛君
采访手记:
“只要有一线机会,就要全力以赴去争取,这是武术赋予我的。”七年前,茹军强做出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辞去公职考研。促使他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从事和武术相关的工作。
茹军强出生在甘肃平凉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小时候常听村里人说,他的曾祖父和祖父有一身好功夫。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习武的种子。初中毕业时,茹军强开始跟随一个叫李宏伟的老拳师,练心意六合拳、六合弹腿、心意散手。对于来之不易的习武机会,他很珍惜,即便是在备战高考的时候,也每天坚持练功。
年9月,茹军强被西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录取。而此时,国内兴起了跆拳道热,看到跆拳道的腿法激烈炫酷,他开始练起了跆拳道。因为有武术的基础,加上教练的用心,练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拿到了兰州市跆拳道比赛的冠军,不久又荣获甘肃省跆拳道比赛55公斤级冠军。
“柔韧好,体能好,协调性好,学习能力强,这是早期武术训练带给我的。”在认识到传统武术的价值后,茹军强开始和甘肃政法学院的周岩老师练武术散打,跟西北师范大学的陈青老师,以及兰州当地一些拳师学习翻子拳、鞭杆。
“这些老师对我的影响很深,他们对武术都有一种情结,一种信仰。”正因如此,在家乡的一所乡镇中学担任了一年语文教师的茹军强,突然感到乏味了。在他的内心深处似乎有一种使命在召唤,要为武术去做点什么。
茹军强是典型的农家子弟,父母都是普普通通勤劳能干的人。当年他被西北师范大学录取后,成为村子里的第一个本科生。按照他父母的想法,当一名人民教师已经是很荣耀的事情,不用再像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而辞职考研,可谓前途未知。当他做出这个决定后,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茹军强曾有过两次考研失败的经历,放着好好的教师不当,非要辞职去考研,一时间在村子里也是风言风语。
与恩师林建华教授最终,茹军强还是顶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辞职后,他一个人来到兰州,边找工作边复习,因为学的是心理学,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备考的这段日子,他摆过地摊,在商场里当过搬运工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年9月,茹军强被厦门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录取。在厦门大学,他向著名武术家林建华教授,学习形意拳、八卦掌。并相继参与了《福建省武术史》、《福建武术人物志》、《莆田市体育十二五规划》、《永春白鹤拳》等课题的调研、整理及部分编写任务,还先后在第三届海峡论坛传统武术大赛、海西国际武术大赛上荣获形意拳、鞭杆金奖。
“习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如今,茹军强是浙江海洋大学的一名武术教师,除了传统的课程之外,他表示,将尝试把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做一个好的结合。
访谈录:
问:现在很多人质疑传统武术,您怎么看?
茹军强:传统武术流传这么多年,肯定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差。什么养生文化之类的先不说,就单说实战,大家看到的之所以大多比较差,是训练方法影响的。同样的直拳,动作几乎一样,传统武术的为什么就打不了人,拳击、空手道的就能打人?无非就是训练方法不同造成的。用有效的方法训练,什么武术都能打人,用无效的方法训练,泰拳也不能打人。好的训练方法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肯定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的,既符合传统的理论,又符合现代训练科学原则,那肯定就是有效的。反之,就无效。传统武术里有些人能打有些人不能打,我觉得也是与训练方法不同有直接关系。
问:您觉得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是一回事吗?
茹军强:不能笼统地说是不是一回事。有区别,有联系。从实战角度来说,现代搏击多以竞技运动的形式出现,传统武术多以街斗的形式出现。至于从强身,表演的角度,也有不同。
问:有观点称,如果散打运动员按照传统武术的生死搏击较量的话,散打运动员肯定不行,如果让练传统武术的按照散打的规则来打,练传统武术的肯定不行。您怎么看?
茹军强:第一,很多人说生死搏斗时散打不如传统武术,主要是散打没有对要害部位的击打习惯,再者生死搏击这种情况很难被验证。
第二,散打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实战经验等都大大优于很多没有实战经验的传统武术练习者,而这些优势无论擂台或者生死搏斗都是绝对致胜因素。所以,真正生死搏击,也得综合分析对抗者的水平,很多人既没有擂台经验,也没有街斗经验,谈不到生死搏击。
第三,说到真正生死搏击,前面说的都是针对单挑式的。而真正的街斗,多以器械格斗,群殴,突发性袭击等形式出现,不论练什么武术,不按照这些要素去训练,不仅散打适应不了,传统武术也无法适应。至于让传统武术按散打规则对抗,如果训练得当,应该也是可以的。拳套是保护弱者的,不是限制强者的。所以强者自强。再说散打也只是现代化的传统武术而已,所以散打也是传统武术的衍生品,不存在传武对散打的问题。所以所谓“散打”其实可以用“现代搏击”来代替。
问:但问题是现在练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普遍不如练现代搏击的人。
茹军强:是的。这又回到我最初的关于训练方法的问题上了。很多武术练习者不是按照搏斗的训练方法去训练的。真正的传统武术有专门的搏斗的训练方法,也就是我们说的训练散手的方法。很多方法也很科学,跟现代搏击训练方法几乎一样。但是现代搏击训练方法是在继承不同国家传统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性更强。现代搏击实战性强,主要是依赖它的在不同国家传统格斗训练方法上,结合现代训练学发展起来的这套训练方法。如果用纯套路的训练方法也是不能实战的。
问:传统武术是否需要向“现代搏击转型?
茹军强:未必需要转型。传统武术的出路,日本人早在几十年就开始在研究了。或者走竞技对抗的道路,比如空手道、柔道、剑道;或者走街斗和武道教育,比如合气道等等。我觉得传统武术可以借鉴。
问:您提到真正的传统武术有专门的搏斗的训练方法,能否举个例子?
茹军强:比如咏春、螳螂、形意等等。单个技术,组合技术,目标击打训练,移动击打训练,模拟实战。咏春、形意,都有这样的训练步骤。退一万步讲,用拳击的方法和程序去训练传统武术,也不是不可以考虑。现代搏击跟西医一样,有了这套方法,谁操作都行。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差异较大,对传授者依赖性比较强。
问:传统武术的现代训练,您是怎么做的?
茹军强:有一些借鉴的方法,但没有系统性。现代训练的方法好学,传统的方法不太好学,所以希望有机会可以多拜访些传统武术中的大家。能结合就最好了。现在只是个设想,慢慢实现,传统的不好学主要在大部分人真正能打的东西教起来都比较保守,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问:各国搏击术与中国传统武术训练方法差异,这方面有什么心得?
茹军强:通常说,国外主动,国术主静,比如器械练习与站桩练习就是这样的例子。国外主张在一定规则下的开放式对抗训练,国术主无规则下的控制型对练。但是从实际上来看,武术门派太多,很多传统武术流派训练跟西方一样都有石锁、石墩这样的举重练习,也有跑步训练。所以有时候对于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不知道是我们真不懂,还是遗失,还是别的原因。我在想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多人喜欢剑斗,他们都是怎么练的,与古代西方国家训练击刺有多大差别?是不是我们后来的人刻意的去改变了某些方法?所以,现在说传统用西方的方法,说不定是一种真正传统的回归呢。
人物简介:茹军强,男,汉族,年生,祖籍甘肃灵台,浙江海洋大学体军部武术教师。毕业于厦门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武术硕士,师从林建华教授。幼好斗,后习武,遂收敛。初习地方拳及六合弹腿、传统散手,后习跆拳道、散打,并习练兰州地方拳艺。多次获得甘肃省跆拳道比赛55kg级冠军。研究生期间专心研习传统武术,主练形意拳,兼习八卦掌、翻子拳,以及其他西北拳艺。多次代表厦门大学赴台湾、欧洲等地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在《武术科学》《体育科学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数篇。热爱传统武术,热衷传统武术的现代训练,各国搏击术与中国传统武术训练方法差异等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