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的功夫——是多家武术的精髓升华
一、李小龙功夫——是他取百家之长的成果
李小龙功夫在武林界是赫赫有名,是武林界的佼佼者,他是武术的集大成者,他是刻苦钻研中国的传统武术,同时研究西方盛行一时的拳种及功夫流派的急先锋,李小龙创造性的发展中国武术,弘扬中华功夫精髓。遗憾的是这样的一个武术顶级人物过早离世,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最早练习过太极拳和咏春拳,拜师南派的洪拳,还有学过白鹤拳和蔡李佛拳拜访过少林拳和北派的潭腿、节拳。这还不算,短短时间内,还学习过外国的拳击和空手道,搏击过跆拳道和泰拳,也学习过摔跤和柔道等各种拳术,一个年轻人,博学了百家武功。所以说李小龙的功夫不简单的是一种技击术,而且他综合了百家拳种功法之精髓,终成一体,成为千载绝学。所以被后人所称赞的"截拳道",也是当之无愧。
二、李小龙的功夫——被后人学习和效仿的“截拳道”
李小龙作为武术家,在学习武术学派百家之长的同时,他在对武术的深入研究与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以自己的功夫和自己的理解,自创"截拳道"武术绝学,李小龙在美国大学学习期间,亲身经历和体验,使他看到富有极强竞争性的现代西方文化和西方的功利性,还有西方实用主义观念和东方文化和意识的不同,感悟到实用与实效是真理的标准的王道,过去无数次的搏击,无数次的苦苦思索,豁然间大彻大悟:只要达到目的,手段是不必计较的,这也是李小龙功夫截拳道的思想意识。他利用中国武术的功底,在实战中创新,在创新中实战,并力求科学化、合理化,反对华而不实和蛮干,在对传统武术的深入剖析过程中,加以总结提炼,并不断的提高。在吸收不同的拳种的技法和理论之后,形成自己的拳术体系,这是撞击的必然结果,他在中国传统武术的基础上,不忘放眼西方国家的各种功法。也就是为广大后者不断学习和模仿的"截拳道"。
三、李小龙功夫——在影视界是中国功夫的化身成功的第三个方面是对武术的宣传发展。作为武术家。他把武术的专业知识同表演技巧以及通过与电影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在中西方掀起功夫片热潮,从此也引发了中国功夫在各地的盛行。并在《大老板)、《愤怒的拳头)及《猛龙过江》等多部影片中扮演主角,以自编、自导、自演的一系列具有新风格与技法的"功夫片"而轰动国际影坛,以致在许多国家兴起了"中国功夫"的热潮。许多外文词典也都相继出现了一个常用(功夫)。在世人心目中,"功夫"就是中国武术,李小龙就是中国功夫的化身。作为一名武术哲学家,他系统的研究过中国各大家的思想,又受西方实用主义观念的影响,用"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作为武术的追求境界与修为,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为之不懈努力。
四、李小龙功夫——遗憾的是在中外没有形成自己的武术学派李小龙失败的主要表现在习武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一个正式的武术段位。李小龙在咏春道场呆了两年,突然一天放弃成为有武段武师的机会,转到了少林派,所以他至死都没有一个武术段位。在刺沙学院,他曾加入过拳击部,但当他成为香港学生拳击冠军后,便退出了拳击部。他虽然获得了无数的荣誉,但始终没能正式成为武术界各组织中的一员或象征武者身份的一个头衔。在中国这个尤其重视这些的国度里,这不能不说是李小龙先生一生的遗憾。
五、李小龙功夫——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功夫关于李小龙似乎有说不完的故事,他一生头顶无数光环,但心中却也不无憾事。如李小龙先生如此过早的离开世间,对他这样一个痴迷武术的人而言,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悲凉,尽管他已没有机会再开口讲话。我想充满诸多梦想的他,可能还有许许多多未竟的心愿,但人已去天国,作为后辈的我们,只祈愿后来者们能不断的去完成他未了的心愿,不断的将他一生衷爱的武术发扬光大吧。我们所能做的仅此而已,李小龙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功夫,更为珍贵的是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