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高尔基
《叶问4.完结篇》是由香港导演叶伟信执导并监制,甄子丹、吴樾领衔主演,袁和平武术指导的动作电影,于年12月20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导演叶伟信也凭借这部电影获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这部完结篇历经10年做了告别,争议挺大的,有人说觉得这部电影没有之前的系列好看,也有人说故事俗套情节单一,但是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中正因为情节单一才让我们看到了身为父亲的叶问,对儿子深沉的爱,正因为父爱的深谋远虑,为了后代才会不断努力顽强抗争,片中父子情节依然是牵扯观众心弦的一大亮点。
《论孩子》:“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纪伯伦
这部电影讲述了,叶问在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为了儿子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只是前往美国旧金山物色学校,却不被儿子领情,两人之间的父子矛盾随着叶问在旧金山经历的事情得到缓解。
叶问到了旧金山拜见了中华总会会长万师傅后并不顺利,过程中叶问发现在美国的华人日子并不好过,总被莫名欺负,一次因为救了被校园暴力欺负的万师傅女儿若男,若男向叶问吐槽:“在父亲眼里我做什么都是错,我被欺负也是错,还手也是错只能忍着,我不相信别人的爸爸也是这样,至少,叶叔叔你不是。”
叶问瞬间哑然,想起自己和儿子紧张的父子关系,等若男走后叶问沉思了很久,他为了若男以及华人不受欺负愤然接受挑战,拒绝莫须有的欺凌,并且树立大家自信的心态,在接受洋人的挑战后致电儿子道歉,父子俩终于获得彼此的体谅。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叶问对儿子之间这种复杂隐忍且深沉的爱,还有儿子对父爱的不理解,以及后来父子隔着远洋电话冰释前嫌,在我看来,正是叶问知道习武的艰辛和面临的风险,才舍不得走上和自己一样的道路,即使在学校受了欺负叶问也只是打骂自己的孩子,当他出国后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到若男在学校时的委屈,才明白了,忍不下去就不要忍了,他看到万会长会女儿的要求仿佛看到自己和儿子阿正的关系紧张的问题所在,经历生死后还是选择将决定权交给孩子,作为父亲只能培养儿子自信,剩下的路还是需要他自己走。
01、叶问和儿子因为对未来规划不同,又缺乏沟通,导致父子之间矛盾加深
首先,叶问因儿子在学校打架被退学后,打算送儿子出国留学,在儿子出言反抗时,一巴掌落在儿子脸上拉开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常说母爱最细腻,叶问因为妻子去世后,一个人拉扯孩子长大,身为一名功夫巨星,他的沟通方式比较直,不会像女人那样温婉,没有妻子在中间当和事佬,两个男人之间在矛盾中互相不理解,尤其身为父亲的叶问,在明知自己得了癌症的情况下依然只是前往美国,这无疑是一种冒险的行为,但是他想想校长的建议,医院偶遇留学回国后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叶问眼神中掩饰不住的羡慕,相较于自己靠拳头吃饭,当医生则是更好的选择。
在我看来,父母为儿子规划都有种不言而喻的统一,就是我不告诉你,我就按照我的想法来,叶问求校长再给叶正一次机会,校长说:“也不是第一次了。”叶问低下头只得认错,他知道学校不能收留儿子,又不想伤害儿子的自尊心,刚好得知出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就下决心让儿子出国。
其次,当叶问要去美国时,叫来邻居肥波帮忙嘱咐一些照顾儿子的事情,却唯独不站在儿子的角度去思考他想要的是什么
回到家叶问就整理行李,并让肥波过来帮忙照顾儿子,可见叶问的细心都是默默的,他用自己的方式去为儿子规划路线,却不听儿子愤怒的冲他喊:“我根本不爱学习,我喜欢打拳,你为什么不教我。如果打拳没用你为什么要开拳。”并且提到:“如果我妈在……”叶问一方面怕自己的教育会让亡妻失望,一方面又生气儿子不懂自己的用心良苦,只好用一巴掌结束儿子的愤怒。
叶正非常生气,他说:
“你老认为我是错的,别人抢我漫画,我错,他抢不过我,也是我错,我想向你学拳还是我错。你永远都是对的,我永远都是错的,你从来都没有支持过我”
叶问不断打断儿子:
“够了,够了好吗……”
总之,在片中我们看到了父子之间的问题所在,从儿子的口中我们也能揣测出,叶问也许一直都是比较沉默的关爱着儿子,他以为很多事情不用说儿子都能懂,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儿子只是越来越叛逆,父子之间缺乏沟通就是问题所在。
就像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所说:
“你无须,实际上也无法教会一粒橡树果如何长成一棵橡树,但只要给橡树果以机会,它内在的潜能就会发展。”
身为父母无法左右孩子的内心世界,只能给孩子一个内心的支持和暗示,会比强求更有用,就像叶正的心思一直都是在打拳上,如果叶问能和儿子好好交谈,或者支持儿子俩人之间的误会也不会这么大。但是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超越自己呢。
02、到美国后叶问帮助若男教训学校那帮欺负人的学生,若男发自内心的赞扬唤醒了叶问对儿子态度的转变
首先叶问因“正义”解救了遭遇校园暴力的若男,才开始明白自己对儿子的误解
叶问护送若男回到家,见到万会长后,万会长一脸严肃问女儿:“又打架了是吗?”若男害怕的说没有,万会长说:“你知道爸爸最痛恨撒谎的人。”若男立刻替自己辩解,说因为同学嫉妒自己当啦啦队队长,没成想万会长一巴掌打在女儿脸上。
叶问赶忙去阻止,并且说:“万师傅,她是你女儿,她保护自己没有错。”当劝解万会长无用后,对若男说:“你也可以改变。”
叶问从这对父女身上仿佛看到自己和儿子问题所在的根本,当若男带着自己模仿父亲的推荐信来时,叶问劝导若男要理解父亲,若男说出了和当时儿子阿正一样的话,都认为自己的父亲不会向着自己。
其次,叶问在和万会长的交手中感受到华人在美国的艰辛,一直隐忍却换来的是对方变本加厉的伤害,于是他开始代表中华接受来自洋人的挑战,如果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先强大起来。
影片中因为若男没有被欺负成,反而叶问出手将对方打的一瘸一拐的溜了,想用剪刀伤害若男的洋学生不小心剪刀划伤了自己的脸,跑回家向爸妈告状。
这个女孩的父亲在移民局上班,一场学生之间的斗争成为家长之间权力的镇压和民族之间的角斗,叶问在这过程中看到因此被牵连的同胞,只好出生相救将前来踢馆的空手道洋人打趴下。
在我看来,叶问从这件事开始改变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曾经他也不许儿子反抗,让儿子忍,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许动手,但是通过若男的事情,叶问看到了有些时候,人必须自信强大去面对,一味隐忍只会换来对方变本加厉的伤害,只要是为了正义为何不能反抗,而且也是为了后代们以后能有个更好的生存环境。
03、《叶问》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作为父亲沉默远虑的爱,也看到了身为孩子心中无奈又挣扎的理想,反思彼此体谅才是亲子关系最好的状态
《叶问》这部电影是一部以爱国题材为主的武打片,但是我们爱过的情怀也源自对孩子的珍爱,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生长在一个非常和平、积极、团结的国家,影片中两位父亲都是单身爸爸,一个带着女儿,一个带着儿子,但是他们遇到的亲子矛盾都是一样的,不够理解孩子,在此我也提出了三个建议以宏观的角度来分析亲子之间的关系,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亲子关系缓和不仅对家庭好,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叶问在最后接受洋人发起的挑战后,担心自己的安危,于是主动给儿子打电话说了自己的病情,并向儿子承认自己一时冲动打了儿子是不对的,在得到儿子谅解后,叶问也仿佛有了动力,他怀揣着一定要回家见儿子理想,奋起反抗,在打斗的过程中倒下又站起,受了伤运口气继续拼搏,只有争取到现在的进步,才能推动华人的地位,为未来造福。
有人说甄子丹的叶问非常有代入感,从微笑的表情变化和眼神中就能看出戏中更多的情节,在这部电影中不止看到的是民族精神,也看到了叶问做父亲,因为男人的耿直、沉默、果断而发生的改变,一场男人和男孩之间的对话更是体现深刻。
对此我也有三个建议,希望大家在处理亲子关系时,能以孩子的角度,发展的眼光来处理关系,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不要因为固执的想法让亲子关系变得疏远:
01、孩子借父母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上,这并不能成为家长阻止孩子发展的理由
最近看《安家》时,看到片中有个情节,因为逼迫孩子学习,母亲和初中的儿子像仇人一样,作为母亲天天揪住孩子学习不放,扼杀孩子别的乐趣。孙俪扮演的售房员房似锦说,自己之前辅导过一个小孩,这个孩子同样和母亲因为学习吵得不可开交,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现这个孩子园艺做得非常好,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学习,不爱学习的孩子也有自己的闪光点。
影片最后,叶正如愿以偿学习了父亲的咏春,并且将这个功夫传承下去,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好了很多,唯一遗憾的是叶问因为癌症不能陪伴儿子更久。
叶问让儿子录下自己打拳的过程,他在回忆中出现了老婆温柔的笑脸,也许也是在天的老婆欣慰父子和好的微笑。
在我看来,叶问身为声名显赫的功夫巨星,更多的是男人粗枝大叶的阳刚之气,对待孩子的教育和沟通方面不像妻子那样温柔细腻,才导致在儿子心中加深对母亲的怀念,这点也正是他所担心的,他希望自己能赢一场比赛,更希望能赢得自己在孩子心中的位置。当发现儿子无法体会他的良苦用心时,只能用严厉来呵斥儿子的思想和行为,直到后来才明白支持儿子,培养他的自信才能获得儿子的感恩。
02、无论在哪里,自信都非常重要
叶问在出国前,曾幻想自己儿子非常调皮,也许出国后就能和那些有成就的留学生一样,凯旋而归,到了美国后,看到万师傅也叫自己的女儿要“忍”并且明显在被欺负的危及正常身心健康的情况下依然要忍,万师傅开始带领大家反抗。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自信,在哪里都一样。”可以说这场美国寻学校的经历,让他明白了自己对儿子的打压,和不自信,他一直认为儿子不应该动手,出了问题都是自己的教育有问题,儿子有问题,却不知道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定要自信。
因为自信,我们才有勇于改变的信心,只有不断突破相信自己才能获得更好的明天和未来,所以一定要发现自内心的自信,当曲解、污蔑、羞辱来临时就勇于迎难而上。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学着隐忍屈服渐渐地为了迎合他人,变得越来越胆小,生怕自己发出异样的反抗会带来更多的麻烦,但是却忘记了,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虽然看不见摸不到,却能给我们无形的力量。
03、和孩子经常沟通,以交换的方式站在彼此的体恤对方的付出
无论是叶问打断儿子阿正的话并给了一巴掌,还是万师傅不顾青红皂白就要女儿“忍”的一巴掌,身为父亲,这么粗暴的方式都是不对的,随着孩子的成长,自尊也非常重要,很多亲子矛盾就是因为不沟通,出现问题用暴力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心里挤压久了一旦到了反抗的时候,就会酿出很多悲剧。
现在新闻中层次不穷的亲子矛盾都揭示了这几点,父母暴力就会导致孩子暴力,当力量相当时孩子开始反抗,则会出现超出预期对彼此的伤害。
积少成多,沟通和不沟通都是一样需要积累与沉淀,一个及时了解孩子想法并以温和的态度试图让孩子学会大人的思考方式,这样换位沟通,都能体会彼此的付出,也更会珍惜对方。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如果教育学想从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它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了解人——乌申斯基
孩子从小看着父母教育自己每当他们长大后一旦出现和父母不一样的观点,就想学着父母的样子反过来也教育对方,所以教育学不止是家长对于孩子,也是孩子对于家长的反向操作。
写在最后:人与人相处无论是什么关系都应该互相理解,彼此珍惜,更何况是亲子关系,世界上血脉相连的亲密之情,正因为是亲人也需要彼此体贴,因为孩子也是跟着家长学习如何关爱、体贴对方,若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思想不断改造孩子,只会加深孩子和自己的矛盾,造成严重的逆反心理,让亲子关系成为最容易受伤的裂痕。而正确的引导教育,培养孩子自信心,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进而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