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即将走向尾声。
这一年,不知为何,也成了诸多电影系列走向告别的一年。
可能是最后一部的《终结者》系列,似乎不可避免的走向终结了。
同样是最后一部的《叶问》系列更是直接,片名就叫做《叶问4:完结篇》。
这是铁了心不会再有续集了,简单、干脆、直接,告别之情一目了然。
该来的总会来的,正如该去的也总是会去的,问题是,谁又会记得呢?
观众会还是会记得的。
记得第一部的惊艳,第二部的腾飞,第三部的挣扎,以及第四部的谢幕。
这《叶问》系列四部曲,如此走过匆匆十年,回头再看,只道当时已惘然。
身为一代宗师的叶问,人生本就传奇,还有李小龙这个响当当的徒弟。
以咏春为标杆的动作戏,利落爽快,视觉冲击不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此厉害的宗师,怎么敬佩似乎也不为过呀。
但我们会发现,导演叶伟信在拍的时候,显然是把叶问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去拍。
英雄固然是英雄,但英雄也要结婚生子啊,英雄也要吃喝拉撒。
就算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不也一样一日三餐、食人间烟火吗?
系列前三部里,我们看到叶问为了打拳一度忽略了家人。
而后为了家人又一度忽略了打拳,最后两者之间做了妥协,为了家人去打拳。
什么意思?开武馆,教别人打拳,这才有了后来与李小龙的一段师徒佳话。
打拳再厉害,也是要吃饭的,特别是结婚生子之后,叶问也要养家糊口。
没错,叶问的动作戏是很精彩,这一点没得说。
日本的空手道、泰拳、同道中人的形意拳等等,叶问几乎都打了一遍。
但是在功夫的背后,依然是一个怕老婆怕到要命的叶问。
天大地大,老婆最大,也许这就是叶问秘而不宣的座右铭。
谦卑,低调,老好人,这是生活中的叶问给人的诸多印象。
出手的背后也能够体会到,那种被逼无奈的感觉。
真正的大宗师,是对挑事儿毫无兴趣的,什么天下第一,往往是谈笑一挥间。
而被逼无奈,才是叶问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导火索。
武侠文学宗师温瑞安说过,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为了自己的朋友,为了自己的邻居,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家人,这也是英雄。
相对于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这样的叶问似乎更为接地气一些。
原来,他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样,也要为了生计,来来回回的奔波。
打拳是为了生计,而不是为了耍酷。
第四部,为了儿子的学业,叶问远渡重洋,来到美利坚的旧金山。
他得了癌症,命不久矣,更显得英雄悲歌,却也无可奈何。
如果可以的话,叶问绝不会出拳,凡事息事宁人,而后快快回家。
其习武之人的背后,不过一位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父亲角色。
这里,成了叶问功夫人生的最后一个擂台。
有人会说《叶问》系列很套路,为了打拳而打拳。
打拳本身是功夫派必备的元素,这无可避免,打的好看,观众自然喝彩。
但自古以来我们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为什么打拳才是至关重要的。
叶问出手从来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是为了生存。
叶问不是大英雄,他是小英雄,落点很低,刻画的细腻,小人物的挣扎也很多。
尽管是习武之人,名气也不小,但总是很低调,克制着自己的力量。
影片之中有个细节,唐人街武馆会长的女儿遭遇家园欺凌,叶问实在看不过。
但出手也只是揪揪耳朵就了事,十分克制。
而作为系列的最后一部,更重要的是什么呢?两个字:情怀。
一说起情怀,也许有人会忍不住吐槽。
但作为一个动作片迷,我不得不说,《叶问》这样地道的动作片,屈指可数。
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只少不多,也会越来越少了。
理由很简单,动作巨星们正在一个个老去,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皆如是。
就连吴京、吴樾都是奔50岁的人,至于后继者,依然不曾出现。
典型的青黄不接。
再者,伴随着电影特效技术的发达,以后的动作片基本也就只能靠特效加工了。
这就是如今的武侠片越来越审美疲劳的原因,一看就是假的,太假了。
英雄谢幕,再见再也不见。
此间的再见已经不只是一个电影系列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的远去。
渐行渐远渐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