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楚钧从将门之后到非拳传人

北京皮炎医院在哪 http://pf.39.net/bdfyy/jdsb/210410/8833163.html

作者:柯举(华南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那么是不是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武”文化及拳文化。我国有关拳的种类或表现方式繁多,但也可以归纳为南拳、北拳,及外家拳、内家拳。而其中如太极拳等许多类种,由于渊源深厚,影响大,都被列入不同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6月12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位“非拳技法”的传承者在广东汕头非遗讲坛上闪亮登场。他娓娓道来,向线上线下的观众讲解习练“非拳技法”。

开始时,当传承人互动提问台下观众、听众,“什么是非拳,有没有学过非拳?”有位小青年抢着说:“非拳,应该是一门类似于九阴真经一样的武林秘籍”。也有一位业余“行家”认真地分析说:“日本有空手道,巴西有柔术,泰国有泰拳,听说我国海南岛还有海南拳,照此道理,我认为非拳应该是菲律宾或是非洲传过来的非洲拳!”话音刚落,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传承人柯楚钧解释说:其实,从字面表述及逻辑上讲,非拳的意思就是说它不是拳,所谓“大道至简”使然。这段时间,我看网络上有些人就妄加猜测,像绕口令一样,参照老子《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然后就套用说:拳非拳,非常拳。说得神乎其神,将非拳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柯楚钧认为:拳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技击的,而非拳的主要功能就不是用来技击,而恰恰是用来养生、锻炼、保健的。我们可以明确地说,我们不是在打拳。你打你的拳,我不打拳。

紧接着,讲台上的柯楚钧播放视频“非拳三十六式”,以其中第十三式的“拦风拨箭”举例示范。他说,拦风拨箭这个动作名字听起来好像是在暴风骤雨的古战场上!利箭像狂风暴雨一样狂射过来,这个动作看起来我好像做得“如封似闭”、滴水不漏。但是这个动作如果是用在武术或用在对抗赛上,它也许就有不少漏洞!对应视频,柯老师说“拦风拨箭”这个动作,手举得太高了,腋下两边软肋就露出来……他又模仿一下技击擂台赛上基本的防护状态——微含胸、收下巴,臂肘挡肋……

柯楚钧说,既然非拳的目的不是“技击”,是健康养生,那么养生健康是需要舒展肢节、活动筋骨、导引四肢的。而“拦风拨箭”锻炼的主要作用就是锻炼腿胯、上肢及二侧,包括肝脾二肋的筋脉韧带。对腿、腰、胯障碍,及上肢活动困难,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但是如果你手不抬举,上臂就不能达到很好的锻炼,两边两肋就不能舒展,腰胯也会受到限制……

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拳有拳的讲究,非拳有非拳的要旨,行外人看起来好像差不多,大同小异,但实际上却是截然不同的。柯老师随后又着重介绍非拳的特点特色。

原来,非拳来源于道家的养生术与医家的导引术,专为健康养生而定。在非拳的科学系统中,它除了有一个好的健康源头、健康的目标外,还有着系统完整的对症方法。

柯楚钧强调,对症锻炼,就是非拳的灵魂。由于对症,所以省时、高效、效果好!他认为,对症锻炼与我们平时常说的“对症下药”是异曲同工的。如果没有或者未能够“对症下药”,不仅身体达不到康复,有时还会加重病情,损害身体。所以,柯氏的先人,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深刻意识的这一点。

据柯楚钧介绍,非拳首先从“拳里面”走出来,经过历代的积淀,从而形成独特、对症,而且是系统的非拳技法。正因为对症,所以锻炼起来效果好,省时,效率高,这对现代生活节奏快,大家都奔波忙碌来说,采用非拳进行锻炼,尤为重要,尤为得体合算。

接着柯楚钧又论述非拳的另一个特色: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可居家锻炼,在家里,边看电视,边拉家常,一边锻炼。在工作室,办公室里面,忙里偷闲、见缝插针的锻炼。过去有一句话来形容武林高手,叫“拳打卧牛之地”,虽然非拳不是拳,但它完全能够在狭窄的“卧牛之地”完成对症锻炼。

在当前防疫条件下,减少接触,居家锻炼,学习非拳,然后再选择“前程似锦”、“大圣巡山”等非拳对症动作进行组合锻炼,应该说是非常适宜和必要。他说:“前程似锦”这一式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肺活量,对肺气肿、心肺活动量差,呼吸困难,心脑供氧不足,具有良好锻炼价值。

说到这里,柯老师又上台演示:如何重点开合胸腔,而不只是肢节活动;如何配合吐纳呼吸,外引内联,调动气机柯老师的身影仿佛已完全沐浴在大自然之中!

课后,记者听到有的听众在嘀咕:柯老师的拳脚不错,几个动作也能看出功力,只是为什么名字却要叫“非拳”呢?!

对此记者专门采访柯楚钧。他说:抱有这种疑惑的人不少,包括非遗项目审定时,一些专家也有所不解。其实,我的先祖就是练拳习武的行家!

据悉,柯氏祖辈世居广东澄海城内东门头“柯厝内”,创祖人柯开亨,官至龙门参府,因平寇有功,谥号“武德将军”,后世尊称“参府祖”,现有墓碑及门匾为证。练武强身,强身报国,本是柯氏家传习惯。可以说,柯氏祖家练的,本就属于“将门拳”功夫,是真刀真枪的血淋淋战场功夫,哪有今天的所谓“健身”、“表演”功能,一不小心就会丢命的!正所谓“英雄好汉阵中亡”,参府祖就是战死沙场、为国捐躯的。练武强身,强身报国,本是柯氏家传习惯。只是但凡事物都有二面性,由于练武过度,身体受损。面对现实,柯氏后人有的放弃,有的因是祖传而坚持不懈,并且进行不断反思探索,寻找改良途径。后受道家养生术、医家导引术的启发,慢慢把“硬拳”变成“软势拳”,至第六世才形成今天的“非拳”雏形,后再经柯友泉、柯楚钧父子的进一步整理完善,遂终形成今天完善、系统的“非拳技法”

从将门练拳,到感悟非拳,再演化成非遗,一百多年沧桑,在历史长河只是一瞬间,而柯氏一族却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蜕变!柯楚钧说,他赶上一个好时代,赶上太平盛世,赶上民族复兴之路,赶上大健康的潮流!非拳才得以焕发活力,造福民生。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柯楚钧从将门之后到非遗传人,他立下宏愿,一定会不忘初心使命,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遗产,为社会为群众的大健康,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