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书法与中国武术的关系墨美草书习作书法与中国功夫到底有没有关系?可能有一些人又要否认。然而在中国传统的太极,武当,八卦等内家拳里,都强调动静互观,虚实相生,阴阳变化(与第二论点有关系)。都强调一“道”字。在日本,有柔道,空手道,合气道,剑道。韩国有跆拳道。我们知道,这些基本上都是源于中华大地的武术。书法又何尝不强调道?所谓“技进乎道”的意义就在于此。二者都认为,在对“技”的追求到一定时可达到“道”的境界。彼时方可以发挥自如,以无法而胜有法。以无极而至有极。再比如说武术中的摔跤讲究重心,讲究平衡,书法中强调一个字的结构时又何不如此呢?我们常听人说,这个字写得有点不稳,就是这个意思。字失去重心了。书法中,在书写的时候,有时顺势而为,有时用别劲,逆势而上,跟摔跤非常相似。米芾行书中国书法与中国武术都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植根于华夏大地肥沃的土壤。他们既是实用的产物,也是一门艺术。在帝王将相那里,二者都是用来治国安邦的。王羲之行书中国武术讲究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家拳尤其是太极,少林等,强调内功的重要性。而中国书法也强调要“气势连贯”,刚柔,虚实变化。二者都强“气”的重要性。中国人讲究“骨气”,讲究“气节”。武术如果没有气势,那打出来的拳脚就属于摆拍了,在古代,武术要有格斗防卫功能的,否则,谁去学?而书法如果书者不以“气”运笔那么写出的字就没有力道,不够有韵味。可见武术与书法都强调内在的修炼,都强调“气”的作用。如出一辙。怀素草书书法与武术,往往没有短期速成的,都需要长时间的修炼,提升,悟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逐渐才会有所造诣。书法与武术,可谓一文一武。古代强调文武兼修,动静结合。这既是修养之道,也是把自己历练成一名国家栋梁之才的完美结合。对于一个人来讲,书法与武术,就好像一皇帝一样。左右有文武大臣。皇帝离不开他们,左右也不能相互离开。这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人是“皇帝”,书法与武术就是左右文武大臣了。有些人认为,练武术可能会影响一个人学习书法。可实际上,历史上,李世民,岳飞,曹操,张飞,韩世忠等等,好多人是文可安邦,武能定国的。所以,二者似乎并没有太大冲突的。只是至宋代以后,人们似乎更要求书法里要多些文人气,书卷气,儒雅气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