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那么能打,为什么不参加搏击大赛他真

武术作为曾经的国术,如今在网上竟成了被攻击的重灾区,一些人不仅把传统武术的技击性说得一文不值,还质疑李小龙的实战能力,说他只是个演员。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李小龙首先是一个卓越的武术家,是现代综合格斗的先驱者,行内公认的mma之父,电影只是他宣传自己武学理念的工具。当时许多北美成名的职业搏击手都追随他左右,学习更加直接有效的搏击技术。即使现在,世界顶尖的拳手们从专业的角度,依然对他推崇备至,和他同时代的拳王阿里也对他有很高的评价。俗话说:搁行如搁山。现在有些外行人士,却对李小龙的武学成就妄加诋毁。他们质疑李小龙的两个理由,一是李小龙的华人身份,二是他没有在公开的搏击大赛上获胜的经历。第一种质疑,是认为以华人的身材和体质,不可能击败人高马大的西洋人。持这种观点的人根本不懂,搏击不是角力,身高力大固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不是决定胜败的主要因素。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举办的“国考”中,对抗项目不但不分体重级别,甚至连年龄级别的限制都没有。许多著名的武术家就是精瘦的小个子,但收拾那些体壮如牛的大汉,却能像大人耍小孩一样轻松。因为壮汉的拙力蛮力,被他们引进落空,根本无法施展。许多人对这种现象不理解,认为这是搞配合、做表演。其实只要他们去找个高手,亲自体验一下就会闭嘴了,但那是需要有勇气的。内家拳之所以可以做到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秘诀在于四个字:“舍己从人”。这四个字有一定程度的内行一点就透,对只会坐而论道的外行,只当我没说。我曾专门撰文讲过传统武术的力量运用,以及蓄力、发力的训练方法,说明一个训练有素的武者,对于敌手的身高体重基本可以无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我的文章《七旬老人轻松击败俄罗斯壮汉,揭示武术核心秘密》。其实武术的“术”字,就已经表明,它除了要有功夫,还有很强的技术性,是“功”、“术”并重的。有术无功无以制敌,有功无术不知运用。而术的实质,就是实战中的技法的运用,这一点,武术和西方的搏击有很大的不同。西方搏击大多使用拳脚梢节打人,最多加上肘和膝。而中国武术里,头、肩、肘、手、胯、膝、足皆可作为攻击的武器。和身高臂长的西洋人较量,如果运用和他们相同的技法,拉开距离,用梢节进攻,当然占不到便宜,功夫不到的,甚至只有挨打的份儿。武术真正的打法,不能跟着对方的节奏走,而是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譬如和身高体重占优势的西洋人较量,不能随着他的节奏,用拳脚对攻,而是要脚踏中门往里钻,和他短兵相接,才能避敌所长,发挥我们的优势。要做到这些,外要眼毒身灵手奸脚快,内须气敛劲整神聚胆壮。贴身近战,没胆不行,而胆是练出来的,也是打出来的。西洋拳步法灵活,外国人又普遍身高臂长,以东方人的身材怎样才能近身呢?武术前辈们经过无数次实战,早就总结了临敌的秘诀。形意巨擎刘奇兰说:“交手时或盯对方的两眼,或看对方中心,或看对方双足,自己不要站定成式,不可专用成法。”对手或出拳,或起脚,从他的视线以及身体中线的变化就可判断出来。接下来就要像形意宗师郭云深所说:“彼动机方露,己即速扑上去,或掌或拳,不可拘招。”原则就是敌方欲动,我根据他的运动轨迹避其梢节,截其中节,连消带打,甚至不招不架,直打硬进,自可后发而先至。李小龙在传统武学的基础上,以道家思想为指导,融合各种流派拳法的长处,创立了截拳道,使得技击更加直接有效。据一位美国著名拳击手回忆,他与李小龙私下比试时,他的每次出拳,都被李小龙拦截封死,有力使不出,他的重拳根本没有施展的机会。李小龙锁住他的胳膊,还腾出手在他的脑壳上敲了一下,戏问:“有人在家吗?”这就是搏击中“术”的重要性。只要功到术精,洋人有什么可怕的?对李小龙质疑的第二个理由,是李小龙没有参加过任何正式的比赛。首先这个观点就十分可笑,如果把比赛当作衡量实战能力的唯一标准,那么没有搏击比赛以前,就没有能打的人了?相对于正式的比赛,一个华裔在美国开武馆,才最能检验其实战的水平。那些来切磋的,挑战的,踢馆的,身高体重不同,所擅打法未知,而且在比赛规则限制下无法实施的偷袭暗算,都有可能遇到。况且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没有综合格斗的概念,当时所谓的美国空手道大赛,并不能代表搏击的最高水准。李小龙不参加比赛,而是作为特邀嘉宾,在比赛的优胜者面前演示炫耀自己的快拳和寸劲,摆明了就是对他们格斗水平的轻视。美国七届空手道冠军罗礼士就是在空手道大赛上和李小龙相识的,他在接受采访时称:“我从李小龙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他是知识渊博的人,也是世界上武功最好的人。”一位日本武术家在与李小龙切磋后撰文道:“我那时在一所大学教授拳击,我对学生说,如果你要发拳快的话,一定要减轻出拳的力量,但当我看到李小龙发拳的闪电速度,同时又强有力地击倒对方后,我的理论便告粉碎。”“他的前臂异常发达,同时还有一双铁拳和钢指……”“他消耗的体力小,却能发挥出很大的力量,这让我感到惊讶。他的力量是瞬间的、快速的……”“李小龙的教导是真正的教科书,是拓宽各种拳理的源泉……”这些和李小龙接触过,较量过的专业人士,从专业角度对他作出的评价还有很多,李小龙训练、教学的视频以及他的手稿都能找得到,在对他质疑之前是不是也应该做做功课呢?李小龙不论是在美国开武馆,还是后来拍电影,打得都是外国人,长的是中国人的志气,弘扬的是民族的精神,对于这样一位无数人心目中的英雄,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