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对练动作
前几日太极马大师擂台比武被KO之后,关于传统武术到底还能不能打的讨论被无聊地推到了很无聊的高度。作为一名对中华武术怀着无比敬仰之心的中国人,我真的感到时下中国功夫被一些不良媒体和所谓的大师们糟蹋得目不忍睹了。
当前排名世界第一的搏击冠军邱建良在头条发文中讲到,他本人的搏击职业生涯中曾经练了六年武术,为后续的擂台竞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太极少侠韩飞龙也是地道的练武术出身,你看他在擂台上施展的动作,始终没有离开中华武术的精髓。传统武术怎么就不能打?
中华武术与国外的技击技术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武术有自己独特的套路动作,这也是被一些武术界“公知”嘲笑攻击的主要“痛点”。殊不知,武术套路动作,恰恰反映了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之处。武学前辈们,为了更好地把平生所学传承下去,故把有价值的技击动作编成一个又一个的“程序”即武术的套路动作,难道这不好吗?我们不妨打一个最容易理解的比方。孩子读书需要教材,对吧?学语文有语文教材,学数学有数学教材,但是谁能保证一名学生学了语文就能当文学家,学了物理就能成为物理学家?以此推理,学了武术就能当搏击专家?“公知”们还讲不讲理?实际的情况是,学拳击的、学跆拳道的、学空手道的等等,不能实战的人多了去了。中华武术早有一句谚语叫“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些所谓的武术大师,装腔作势一辈子,加起来的训练时间也不过二三千个小时,充其量相当于文化学习的初中生阶段,而且还特别喜欢闭门造车外加自我陶醉打徒弟。然后这些想钱想名想疯了的武术“大师们”和一些想钱想名想流量想疯了无良媒体们,一起打着中华传统武术的旗号全天候“裸奔”。如此之下,传统武术名声焉有不臭之理?比如这次马大师比武,被三拳KO掉之后,网上一边倒骂传统武术。岂不知马大师的对手王老师不也是练传武的吗?输了就是传武的错,赢了就TM成了现代搏击的功劳了。
传武也好,其它任何搏击术也罢,能不能打,能打到什么程度,主要看受训者训练强度、环境,特别是能否坚持对抗性训练,这很重要。如果你没有进行专业性的、较大强度的训练,可以打一些普通人,拳谚讲“有知打无知,手快打手迟”,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你要参加职业赛场竞技比武,那你不经过专业化、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恐怕不行。
所以,别再拿传武到底能不能打说事了,“大师们”也别装神弄鬼靠打徒弟以示“拳贵”了,求求别变着法儿糟蹋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这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拜托!
武术展现的所独有的是它的综合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