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您好,我是廊坊开发区疫情防控流调队的,耽误您几分钟时间,有几个情况需要向您了解。”“您最近去过某某地方吗?”……疫情期间,廊坊开发区流调员陈涛不停地重复着同样的话语,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打数以百计的电话,最忙的时候一天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
流调,是跟病毒传播比拼速度的较量,“快”是关键词。流调员就像是找出病毒传播链的侦察兵。作为廊坊开发区本轮疫情的流调员,陈涛和她的同事们选择吃住在单位,24小时待命,尽最大努力寻找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关的蛛丝马迹,以最快的速度把密接、次密接者找出来,尽可能减少传播风险。
图为陈涛和同事们的工作场景。
“一个病例前14天的轨迹会接触大量的人群,不仅要筛选出他的密切接触者,还要从密接者中筛选大量的次密接者。”陈涛说,打电话是流调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病例回忆不一定准确,就需要进行多方核实,经常打电话打到耳朵发烫,嗓子发干。
每次出现疫情,陈涛要根据上级交办的名单迅速组织调派流调队员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在错综复杂的轨迹里捋出头绪,用最快的速度判断感染来源、锁定密切接触人群,将排出的密接、次密接第一时间发送给转运队,确保“点对点”转运并及时落实管控措施,用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有效遏制疫情蔓延或扩散。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由于人员紧缺工作量巨大,陈涛每天工作到深夜凌晨已是常态,昼夜不分、电话不断、步履不停的她也经常奔赴现场进行调度指挥,与时间赛跑,与病毒交锋。在现场流调人员或是采样人员不足时,她会毫不犹豫的亲自披挂上阵完成流调和采样任务。
陈涛近年来多次参与了一线防控工作。年,参加了河北省一线人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培训,期间在承德、秦皇岛两地实习,以“干中学”的模式,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这些经历让陈涛迅速成长,也逐渐成为开发区疫情防控的精锐力量。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陈涛挺身而出,选择的不是畏惧而是担当,不是退缩而是逆行,不是小我而是大我,以实际行动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凡。
来源:河北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所有的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科普杂志、学术期刊且不限于上述媒体,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给予删除或下线处理。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