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位于美国纽约市南部,是该市五大区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区,据说布鲁克林最早是荷兰人的殖民地,后来成为富商本森家族的农场,再后来就是被分割成小块,建起一幢幢房子,形成了现在的社区。
布鲁克林区布局大多如棋盘那样工整有序,在宽阔繁华的商业大道两边,分支出许多宁静的大街小巷,除一些不超过六层的公寓楼,大部分是两层楼的住家,所以当你游览纽约时,不难发现与一桥之隔的“世界之都”曼哈顿相比,这里更加的淳朴厚重,大有沧桑不失华丽之感。
由于受美国和纽约大环境影响,布鲁克林也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加上就业困难、种族歧视、民众受教育低等因素,这里一度是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地区,60—90年代最剧,在当时,一边是大腹便便的富翁,一边是衣衫褴褛的贫民,迷茫困惑的青少年,成群结队,在墙皮脱落的楼房背阴处,与酒精、毒品、骰子及砍刀为伴,布鲁克林宛如一个混乱、肮脏、罪恶的原住地!
正如WBC主席苏莱曼所言:“拳击永远也不会消失,因为它是穷人的运动!”在固有社会形态下,拳击成了“问题少年”改变命运的有效途径,迄今为止,纽约地区在近现代拳击史上留下姓名的就达多人,其中以布鲁克林、布朗克斯最为突出,而布鲁克林显然更具典型意义。
早在上个世纪初,布鲁克林就有拳手驰骋世界赛场,而美国拳击发展的黄金期50—60年代,这里也是拳馆林立,出现了诸如格里森俱乐部这样久负盛名的老牌训练中心。围绳之内,迷途知返的青少年,将狂躁倾斜到沙袋上,倾斜到每一个与之公然叫板的对手身上,前拳王泰森曾不无感慨地说,是拳击改变了他的命运,否则将被押上电椅!实际上泰森的成功轨迹,也是今天布鲁克林无数青少年正走的路,他向世人演绎了这座拳击之城、王者摇篮的传奇和点点滴滴。
10、阿尔.戴维斯:
戴维斯是位犹太后裔,年生于布鲁克林,是该地区可以查证到的比较早期的知名拳手。戴维斯两个兄弟都是纽约黑帮成员,他本人由于性格独立,做事掌握分寸,因此没有受到不良因素影响,继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拳击中去。
戴维斯活跃于上世纪30-40年代的世界次中量级拳坛,以左勾拳犀利著称,取得了65胜10负4平,46次KO对手的战绩,尽管一生从未染指任何冠军头衔,战绩也有10场败绩,但战胜他的人有一半是后来名人堂成员,包括“中量级之主”亨利.阿姆斯特朗、“赫基默飓风”卢.阿姆伯斯、“摇滚者”罗奇.格拉齐亚诺等人。
年11月21日,戴维斯与朋友在酒吧消遣,几名劫匪持枪冲了进来,当时戴维斯身中三枪,仍与劫匪顽强搏斗,甚至拖着负伤的躯体追出很远,然而劫匪射出的第四枪却是致命的,戴维斯没有再站起来,死时年仅25岁。
戴维斯离世的58年后,《拳台》杂志将他评为历史位重炮手第54位,同时也是公认的最具杀伤力的左勾王之一。今天看来,戴维斯名字不被大部分人熟知,不过作为一名攻击型拳手,仍为后续的布鲁克林人树立了典范!
9、朱尼尔.琼斯:
当听到朱尼尔.琼斯这个名字,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是谁,但要说第一个终结安东尼奥.巴雷拉的人,拳迷则不约而同想起那个面容与NBA球星皮蓬颇为相似的黑人,不错,他就是绰号“毒药”的朱尼尔.琼斯,同样来自布鲁克林。
某种意义上讲,琼斯的绰号比他本人及取得的成就还要引人注目,业余时期,琼斯两夺纽约金手套大赛冠军,整个战绩胜9负,但在年奥运会国内选拔时,却输给了后来的金牌得主肯尼迪.麦金尼。
琼斯年步入职业拳坛,年获得WBA最轻量级冠军,击败巴雷拉是在WBA“卸任”后的升级挑战,结果五回合终结对手,二番战又以微弱点数胜出,可以说两场胜利都奠定了琼斯的拳击地位。不过勇夺桂冠后,他的巅峰又异常短暂,首场卫冕战就输给老对手麦金尼,与麦金尼较量,“毒药”先赢后输,在击倒对手的有利局面下,被麦金尼逆转。后来琼斯打败了前拳王汤姆.约翰逊(IBF羽量级12连霸)和特雷西.帕特森(前世界重量级冠军帕特森义子),但又与莫拉雷斯、保罗.英格尔较量中很快败北。年32岁的他宣布退役,职业战绩定格为50胜6负28次KO对手。
8、路易斯.库拉佐:
库拉佐年生于布鲁克林佐治亚街道,具有波多黎各血统,大概是因为长在大城市的缘故,他时尚范十足,剃光头、扎耳钉,喜欢豹纹服饰,活灵活现一个非主流状态。
库拉佐年步入职业拳坛,五年后获得WBA次中量级冠军,不过他的这一殊荣略显特殊和尴尬,由于WBA推陈出新,扎伯.朱达被奉为该组织超级拳王,因此库拉佐的冠军身份并不被广泛认同,直至年朱达被剥夺WBA头衔,库拉佐才迎来了转正的机会,但转正后又碰上了里奇.哈顿。与哈顿的较量,库拉佐表现可圈可点,在被击倒的不利情况下,鏖战全场,甚至险些翻盘成功,那场比赛许多人认为他赢了,但裁判还是心有灵犀地将胜利判给另一方。
之后库拉佐又向莫斯利和贝托发起挑战,但皆以失利告终,不过表现依旧抢眼,其中点数负于贝托,被看作是又一次争议性判决!近年来,库拉佐由于受手伤困扰,比赛密度不高,世界综合排名跌至六十开外,但毕竟才三十出头,伸展空间还是很大,在不久前加西亚VS莫拉雷斯二番战垫场赛中,他又成功复出,希望能够早日回归拳坛一线!
7、保罗.马里纳吉:
硕大的耳环、绳子粗的项链,倘若摘下歪戴的太阳帽,会窜出长势喜人的冲天发式,这就是马里纳吉,有“型男”或“潮男”美誉。马里纳吉生于年,为意大利后裔,曾是布鲁克林街头的愤愤少年,人们经常能在“巷战”中发现他的身影,以致被学校开除,被继父逐出家门,是拳击改变了马里纳吉的人生,绳圈之内,这位叛逆青年以身法灵活、技巧过人著称,虽然奇低的击倒率历来被人诟病,但执着的精神又获得了业内的交口称赞,马里纳吉是第一个与库托在拳王赛中激战全场的人,那场较量他被打碎眼眶,面部严重变形,但仍不可思议异地坚持到了最后。此外,与哈顿、迪亚兹、卡汉的交锋,也很大程度增加了马里纳吉的拳击砝码!
如今,凭借自身实力,“魔术师”(马里纳吉绰号)第二次捧起拳王金腰带,荣膺WBA次中量级冠军,之前的年,他还是IBF超轻量级冠军,眼下,这位不甘现状的世界冠军,又把目光投到了拳台以外的区域,登上“花花公子”杂志封面、代理服装广告、在影视剧中抛头露面以及与日本任天堂游戏公司合作,成为游戏中的角色!
6、扎伯.朱达:
网上曾流传一段视频,是朱达街头参与赌博,与小混混争执引发混乱的内容,这是朱达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也是其青涩岁月的真实写照,难怪梅威瑟直斥他为“地痞流氓”!
朱达年生,算得上新生代布鲁克林拳手中的典型,在他身上,人们很容易发现桀骜不驯、玩世不恭这样的词汇。朱达父亲约埃尔.朱达是三届空手道冠军,后来做他的教练和经纪人,叔公则是现名人堂成员,50年代两度世界次中量级冠军约翰.萨克斯顿。尽管来自一个竞技世家,父亲还是位虔诚的黑色犹太教徒,但少年朱达却让家长伤透脑筋,经常调皮捣蛋,到处惹是生非,据父亲回忆,当时唯一的出路就是让他继续练拳。坦率地讲,朱达的天赋还是无可挑剔,目前在两个级别四夺世界冠军,他的硬件和拳击感觉不比梅威瑟差,只是浮躁的作风和脆弱的心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职业发展。另外大概是来自一个街区的缘故,朱达和泰森走得很近,他对泰森崇敬的无以复加,直接拜为了“大哥”,泰森也很喜欢这个“小弟”,以致人们经常能在公开场合看见两人惺惺相惜的画面。
5、马克.布里兰:
布里兰是这个阵营极少数的传统、本分型拳手,因为总给人一种踏踏实实、努力进取的蓝领形象。布里兰年生于布鲁克林,业余战绩可以用惊人形容,胜仅负1场,是—年五届纽约金手套大赛冠军,在五届比赛中,他的记录为21战全胜19次KO对手,其中一个回合摆平对手的就达14场之多。此外布里兰还是和年全美业余锦标赛冠军。
年,世界拳击锦标赛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布里兰一举揽获中量级金牌。之后的年,又再接再厉,完成了拳击生涯的巅峰——荣膺洛杉矶奥运会拳击金牌!布里兰在奥运会结束后步入职业拳坛,年获得WBA次中量级冠军,年又第二次获得该殊荣,不过此时的他,状况已不能同当年相提并论,薄弱的身体在激烈对抗中疲于奔命,所以现今人们再谈及布里兰,还是将更多记忆留在了业余时期。
布里兰年退役,5年后重返赛场,在战胜几个菜鸟拳手后,于年彻底告别,他的整个战绩35胜3负1平,25次KO对手。退役后的布里兰专攻教练业务,指导过已故世界冠军“毒蛇”沃南.福雷斯特,还是现今炙手可热的重量级新星维德尔的师傅。
4、冼农.布里格斯:
古铜色肌肤,俊美的扇形胡,外加染得棕黄的大辫子,布里格斯活像纽约街头的艺术青年,他本人曾调侃地说,从小就喜欢音乐,倘若不是选择拳击,那会是一个劲爆地摇滚歌手!
布里格斯迄今有两个绰号,一是“大炮”,一是“金辫子斗士”,这两个都是对其作风特点的真实写照,布里格斯年生于布鲁克林东部布朗斯维尔,童年的他基本处于无家可归、四处游荡的状态,是17岁时接触拳击才改变了一切。业余时期,布里格斯获得纽约金手套及全美业余锦标赛冠军,还参加了年泛美运动会。
布里格斯年转为职业拳手,由于身材高大、攻击力强悍,因此很快在业内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