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甄子丹饰演的叶问横眉冷对日本空手道高手,义愤填膺地喊出:“我要打十个!”随着一段行云流水的打斗,叶问施展出咏春把十个空手道壮汉击倒在地,震惊了片中的日本军官,也震惊了画面外的各位观众:原来咏春这么能打?“我要打十个”这句话,无疑成为了一句脍炙人口的经典台词,直至今天依然时常被人提及。但一个硬币有两面,有人因为《叶问》而燃起了对咏春的热情,认为电影对传武的宣传做出了贡献。也有人因为《叶问》而产生了对咏春能否用于实战的质疑,认为电影夸大了咏春的战力,误人子弟。现实中的咏春到底能否用于实战?其实至今依然没有定论。作为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咏春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神意义远远大于实战意义,所以多数的咏春练习者都是抱着强身健体,弘扬文化的心态对待咏春。这与当年为了开馆收徒,需要在江湖中打出一片天地时的“死砸”心态差天共地。用强身健体的动作去挑战终日在擂台上对抗的技巧,这样的结果并不能证明传武不能实战,只能证明有些人不自量力,以“大师”的身份自居,却做着小丑般的行为。因此,对于一个在现实中都难以找到答案的问题,我们有没有必要放置到电影中去讨论呢?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虽然电影源于生活,但为了突出主题,必然会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去彰显对象的特征,这导致电影的效果肯定会高于生活的。只要不是剧情上犯下严重的逻辑错误,适当的夸张并不碍于电影的表达。而且多数人都能拎清电影与现实的区别,并不会因为看了叶问用功夫痛打外国人,就认为自己也能如此。所以,没有必要因为《叶问》把咏春表现得太“神勇”,就认为是在神化传武的战力。真正该抨击的不是电影,而是那些在现实中挂着传武大师之名的小丑。尽管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但自电影《叶问》成名后,相关的批评之声就不绝于耳。特别是这些年传武大师们被某个自由搏击爱好者屡屡打到在地,一些传武大师展示功夫时的表演又太“辣眼睛”,让人们对传武的真实性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并将这种怀疑投射到电影《叶问》系列上,认为电影对咏春的“不实宣传”,助长了传武大师们行骗的气焰。但其实《叶问》系列在避免“神话”传武的处理上已经做得很好了。例如在《叶问2》中,叶问对战西洋拳手,在体格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并没有照搬《叶问1》中痛扁日本军官的模式,而是在被限制用腿的情况下险胜。在《叶问3》中,对战泰森这样的重量级拳手,完全没有胜算,只能拖延时间以规则取胜。这些贴近现实细节,就是《叶问》系列尽量还原实战情况的证明。到了《叶问4》中,贴近现实的细节更丰富了。不仅一众武师打不赢体格优势较大的美国空手道高手,就连叶问也因为年老体衰,只能在无规则的情况下,通过锁喉插眼等险招才能获得最终胜利。都已经主动“走下神坛”了,难道还有“神化”传武的嫌疑吗?毕竟电影还是叫《叶问》,属于一部英雄主题的电影,总不能让英雄被打趴在地,只为了彰显真实吧?当然,《叶问》系列并不是百分百完美的电影。例如剧情上的设定非常雷同,都是中国功夫痛打外国恶霸的模式。这在内地观众日益增长的观影水平面前,大有“炒冷饭”的嫌疑。但功夫片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被市场抛弃。优秀的动作演员培养时间长,培养成本高,又容易受伤,导致无论是资方还是演员本身都不愿意在这个方向上投入和发展。当动作片从源头上失去新鲜的血液补充时,又怎么会有机会发展出更多样化、更有新意的套路和剧情呢《叶问》系列作为近年来屈指可数的优秀功夫片,尽管剧情上存在不完美的地方,但不能否认他在动作场面,道服化设置,镜头运用和美术指导等多方面都很出色。《叶问》系列完结后,能否再看到如此高质量的功夫片尚是未知之数。与其把现实中都没有结论的问题放到电影中找答案,还不如放宽心观赏《叶问4》,做到且看且珍惜吧!我是一木支危楼,大家对传武的现状有什么看法?《叶问4》作为叶问系列的完结篇,你们觉得满意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