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竞技化简史世界格斗主题

全世界的传统武术都有从战场转向擂台的过程,相比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传统武术的擂台化起步时间晚,情况又很特殊。

散打时代

北京散打创始人梅慧志老师,参与了散打运动的整个创立和后续发展。

中国传统武术在建国后,被定义为“今后谈到武术的价值时,不必强调自卫应敌等等,而应该强调他对人民健康的作用,因为增强人民体质就是对国防有益,对生产有益,即便是练习枪、刀、检、棍,也不应理解为战斗武器,而应理解为运动器械。”

所以,在年之前,武术运动只有套路武术,而没有对抗。直到年《关于开展武术散手运动的报告》的出现,才开始了中国武术对抗项目的尝试。

梅老师说,散手(后来的散打)在北京地区刚开始试行的时候气氛非常好,下班之后练各种武术的爱好者都会聚集到什刹海切磋,拳击、摔跤、螳螂拳、通背拳、大成拳、八卦掌等等。

不仅是北京,各地散打开始阶段,都是各显其能,清华大学武术哲学系教授乔凤杰老师说,在河南曾经有选手一脚腾空飞踹,把对手踢到了台下。这个时候,散打运动相当于MMA,是中国传统武术界大家共同认可的比赛规则。

一切的转折点在于国家各地体制内散打队的成立和散打标准技法的颁行,散打的技术,融合了拳击、摔跤和中国传统武术,发展到今天所保留的大都是在散打规则下最能得分获胜的技术。梅老师曾经说,UFC中被誉为最可恶的踢膝盖的截腿,和华丽的扫堂腿,初期都在练,但不如其他技术容易得分获胜,慢慢就被淘汰了。

国家此举等于把散打变成了一个国家扶持的门派,习练者拿工资,按照一定规范技术专业训练。之后散打和传统武术彻底走上了两条道路,中国传统武术开始向套路武术靠拢。

散打发展的最高潮是年诞生的赛事——散打王。散打王由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先驱湖南卫视转播,和央视体育频道先后直播,国家武协调动各省专业散打队参加。算是公私合营的典范,既有商业化运作,也有政府支持。在那个搏击赛事,甚至娱乐节目都缺乏的年代。散打王独领风骚,播出时可以说万人空巷,家里的男性从耄耋老人到狗都嫌的小子,都会坐在电视前呐喊。

从今天来看,当时的各方面运作也是极为成功的:在保证运动员安全的前提下脱掉了臃肿的护具;运动员按照所属队伍进行对抗,像极了中超;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绰号“草原雄鹰”格日乐图,“白眉大侠”苑玉宝,“玉面小达摩”郑裕蒿,“柳腿劈挂”柳海龙·····满足了大众对武侠世界的向往。

散打王作为赛事达到的高度可以说前无古人,也很可能后无来者。

有关散打和传统武术的关系,可以参考极真空手道。极真空手道祖师同样出身传统空手道,又对其他武术兼容并包,用更加开放的规则独树一帜。但为什么没有出现散打独霸的情况,原因有二:第一极真空手道并没有国家级别的强力扶持,起点和背景与传统空手道一样;第二,传统空手道有自己的寸止竞赛规则,也有完整的体系。

武林大会时代

由于资金等原因,散打王早早落下帷幕,更加刺激的踢拳和MMA赛事逐渐占据了赛事的主流。

年中央电视台为了和武术入奥呼应,推出了武林大会栏目。武林大会提出了一个新的议题,中国传统武术(技术)能不能上擂台?

在大众心中散打由于服饰和技术展现的原因,始终不被认为是武术,观众太想看到电影里炫酷的拳脚功夫能出现在擂台。而传统武术界的老一辈也在思考除了套路表演,武术最本质的实战技击应该在擂台展现。

武林大会早期以各门派上擂台内战,展示本门技术为目标,规则比较保守,参赛人员参差不齐,但依然取得了开门红的成绩。

第一期红拳的比赛甚至卖到了韩国,散打比赛看不到的铁臂功、擒拿、扫堂腿、剪刀腿也频有展示。一时间传统武术技术竞技成为了武术圈内的热门话题,很多没有登上武林大会的门派也跃跃欲试。

可惜好景不长,武林大会之所以门派内部比赛,就是为了避免门派间的矛盾。但大门派里还有小派系,师承和地域都会成为问题。武林大会八极拳参赛选手仇宝龙说,武林大会到了后期,有的参赛带队老师为了能赢,就会临时招一些散打运动员当徒弟冲门面。派系斗争激烈的时候,还会发生斗殴。而栏目组,为了节目质量就会安排参赛选手进行大量配合,最终很多比赛直接变成了WWE那样安排好胜负的表演。

在武林大会常规节目之外,还举行了武术职业联赛WMA,但只举行了两届便草草收场。前栏目工作人员陈纪元认为,一群和传统武术毫无关系,满脑子武侠小说电视效果的电视人组织的赛事节目,怎么可能长久?

年,终于高举传统武术上擂台这面大旗的武林大会轰然倒塌,只留下一个空壳,去年这个空壳也消声灭迹。

中国传统武术从年走到了年,随着老一辈拳师的纷纷离世,留给几起几落的中国传统武术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