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名泉小学的减负增质

北京雀斑医院专家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261188/

本文转自:荆门日报

阅读提示:“双减”落地一年多,掇刀区名泉小学站在为了每个孩子发展的立场,以优质课程、控管作业和高效课堂为载体致力于“减负增质”。年12月,学校接受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组织的语文、英语、艺术等学科专项数据采集和“双减”调研工作,赢得20余名博士、专家一致肯定,并赞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希望。”

学生参与率达%,“雅行超市”热度爆棚,优质课程提质增效

名泉小学校长陈勇说:“‘双减’对于名泉小学校内来说,冲击力或压力并不大,因为学校一直以来开展素质教育,与‘双减’完全是一脉相承、高度契合,学校雅行教育办学理念家喻户晓,符合大众愿望。”据陈勇介绍,“双减”之后,依托优质课程和优质资源,全校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达到了%,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

学校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了“五育并举”的“名泉课程”体系,积极开展“传统体育项目”进托管活动,每周两次,利用课后托管时间,全校学生分年级开展踢毽子、跳皮筋、丢沙包等传统体育活动,让孩子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我们还和校外机构进行了合作,创新开展‘遴选优质社会资源’进托管活动,弥补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师资缺口”,学校体卫艺主任阮建辉介绍。“双减”之后,孩子们更喜欢每周三下午全校走班课程、选择性课程——“雅行超市”,选课、抢课一位难求。学校先后遴选足球、篮球、轮滑、创客等专业性较强的俱乐部和工作室教师进校开展教学活动,与其他90余门课程相互补充,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创客方面,学生在“少年问天”、“宋庆龄发明奖”、“少年硅谷”、学生信息素养等大赛中屡获省和国家级大奖,部分学生还获得发明技术专利;体育方面,今年学生男女篮球勇夺全区“双冠”,乒乓球全市夺冠,女足全市夺冠,女队员冯婉芸获全国夏令营“足球少年全能星”称号,除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传统项目外,短道速滑、滑板、空手道等项目也有学生参加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比赛,表现不俗,学生体育由传统强项向多领域发展;艺术方面,学校“泉水叮咚”合唱团演唱的《出发,去火星》荣登央视,选送的戏曲舞蹈节目《我用青春告白祖国》在爱国主义读书展演活动中斩获市特等奖;综合素养方面,学校在全区首届小学生素质运动会中荣获一等奖。

借力全区首届中小学科技教育大会东风,学校还积极聘请中国科学研究院科学家为科技顾问,推进“劳动+科技+种植”科技教育项目式探究,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学校中高年级“一班一块地”,利用操场空地、飘窗、连廊等,设置劳动基地,重点打造“雅行科技小智园”,融入自动喷淋、遥感补光、鱼菜共生等科技元素;还播种了太空种子,让学生参与种植、体验,以劳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谐发展。年,学校组织名学生创新开展“百名学生到北京”科普研学活动,师生来到北京,走进中国科技馆、国博馆、天文馆、地质馆,收获满满。

全面控管学生作业,家长负担大幅减轻,全面发展提质增效

学校五年级学生小美说:“‘双减’之后,我每天的作业都能在学校完成,再也不需要妈妈陪同了,而且我有更多的时间去玩我喜欢的创客了。”“双减”之后,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完全达到了规定要求,名泉小学95%的家长认为,学校开展托管之后再不需要为辅导孩子作业犯难了。

这一切,得益于学校创新落实作业“六级管理”,即学科教师提前预报、教研组申报、同年级各学科协调、教务处审批、公示、再回访,每一级都有专人督办,确保作业最优化、效果最大化,构建科学的作业管理机制。学校在一楼大厅开设“作业管理公示栏”,将每周作业进行公示,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监督。“作业公示栏”包含“特色作业”和“学科作业”。“学科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完成,教师面批面改,重点辅导学困生,实行学科作业“日日清”。学校成立体育、音乐、美术、劳动学科团队,每月研究设计系列特色作业,有体育锻炼、音乐素养、创意美术、劳动实践等,使作业由校内向校外家庭拓展延伸,让学生睡眠更充足、运动更充分、身心更健康、生活更自主、学习更愉悦,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在年荆门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优秀案例比赛中,名泉小学获一等奖。

教师要求有所提高,教研氛围越来越浓,高效课堂提质增效

教师江艺坦言:“‘双减’之后,教师任务更重了,学生在校时间长了,除了教学还要负责学生托管工作,‘双减’后新课标提出了新要求,教学质量提升必须依靠更高效的课堂效率。”

“双减”前后,学校持续开展“叮咚课堂”教育科研,举办“教研组长示范课”“年轻教师课堂教学比武”等活动,引导教师自觉将以教为中心转型到以学为中心。学校致力开展“四点一线”校本研修活动,邀请荆门市创客专家、荆门市微视频制作专家等来校开展讲座,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学校积极开展数据支持下的教学实践研究,利用“微课课题”研究,建立学科资源库,发动教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0余件;利用“教学助手”软件,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跟踪观察;借助人工智能实验室,以项目学习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探究跨学科整合。今年,成桂花、胡银鹤两位老师基础教育精品课获得省级一等奖。

“双减”工作不可一蹴而就,校外培训冲击、社会家长意识滞后等问题还客观存在,需要我们聚焦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力,守好学校教育主阵地,让学生真正回归校园,让教育回归本真,真正“减”出活力,“增”出实效,塑造良好教育生态,让学生健康成长、家长放心满意。

(胡小荣姜永菊/文江艺/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6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