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听风听雨蹦迪班长
在上世纪90年代与本世纪初,几乎每个喜欢“课外书”的中学生,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某一天的教室课堂里,你在桌面上摆开课本,假装认真听讲。
手却悄悄从课桌里抽出一本小说,偷偷放在膝盖上翻开,鬼鬼祟祟地翻动着,时不时瞟一眼老师。
没过多久,你的思绪已经飞到了另一个校园里。
相比现实中这个沉闷无聊的校园,在那里,有叛逆的青春,懵懂的初恋,难忘的友情,交织成一种别样的波澜起伏的校园生活。
你看得心潮起伏,却不知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已落入老师的眼底。
至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过来收走你的书,还是根本懒得管你,无非取决于你平时的表现而已——
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里,课外书曾肩负重任,是为学生们提供消遣与梦想主力军。
而其中的校园小说则在那些年里,给几代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回忆。
1.开拓者
在《花季雨季》横空出世之前,其实并不存在着“校园小说”这样一个分类。
所谓校园小说,当然是以学生为主角、以校园为背景、以校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
符合这个定义的小说虽然一直都有,比如王朔的《动物凶猛》,但并未像后来那样蔚为大观,以致形成了一个新的小说门类。
而引领这股风潮的,正是郁秀的《花季雨季》。
郁秀出生于年,福建人,10岁来到深圳。写下《花季雨季》时,她才16岁,还是个高一的学生——
而由学生作者写学生生活,正是后来的校园小说的典型特征之一。
郁秀高三时写完《花季雨季》后,大二时又改了一稿,但起初她并没有指望这部小说能够出版。
直到年,郁秀已经漂洋过海到美国留学了,《花季雨季》的手稿才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被海天出版社发现并出版。
谁也没有想到,《花季雨季》一上市便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据说,仅正版图书便卖了多万本,盗版数量更是无法计算。
那个时代的小说往往是全班人传阅,保守估计,全国至少有0万学生看过这部小说。
《花季雨季》的背景设定在深圳,一个对当时的学生而言还略显神秘的城市。
主角都是同一个班(高一四班)的学生,有女班长谢欣然,男班长萧遥,班花刘夏,学习委员陈明,文艺少女林晓旭,篮球爱好者王笑天等等。
这是一部很“纯正”的校园小说。
它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恋爱、背叛、霸凌、堕落之类的桥段。
几乎所有的情节,都围绕校园生活展开,因此特别能引起普通学生的共鸣。
比如小说第一章写作弊:
作弊虽然未遂,但是也没被老师抓获,余发暗自得意:“老师怎么斗得过学生!”
五六十年代的学生视作弊为“大逆不道”,到了八九十年代,学生则视之为“和监考斗智斗勇、值得同情的行为”。
像这样贴近学生心理的描写,很容易引起读者的感同身受。
对于青春期特有的那种对异性的爱慕之情,《花季雨季》也描写得非常细腻,比如小说中写谢欣然对萧遥暗恋时的心理描写: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欣然发现,自己在想他,而这个“想”已经持续了好一段时间。她渴望见到他,每天早上,当他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她就会有一阵激动;她渴望听到他的声音。他和大家交谈,她只注意他讲的内容;她渴望……当发现自己喜欢的人并不喜欢自己,这对少女来说,也许就是最大的悲哀。
小说中还写到了萧遥对肖竹、林晓旭对班主任江老师的恋慕之情,但整本书中作者都没有让他们之间互相点破,也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恋人”。
这也许是九十年代的社会大环境决定的,但这种似有若无的懵懂情愫,反而成了很多人回味不已的描写。
《花季雨季》大火之后,第二年便拍成了电影上映,也曾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