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早上迎接着初升的太阳一觉醒来,正当你准备享受丰盛的早餐,开启充满活力的一天时,院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重达公斤的不速之客----熊。
可能居住在拥挤都市的我们很少有这样的体验,然而家住乡村的人可就不一样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北部的度假胜地雷塔霍市,年夏天就经常有重达磅(约公斤)的熊出没,而且此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今年,仅仅是今年2月,就有数十家民宅遭遇熊光顾。
不要认为这样的案件只发生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在我国,最近几年人们与熊的冲突也在不断加剧中:年5月17日,在四川江油,就发生了熊袭击人的事件,导致3人死亡。而年12月13日,在婺源县大鄣山,当地居民在上山打理茶树时,也遭遇到了熊袭击,索性只受到了外伤。送医院急救后基本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
为什么本来和人类没有交集的熊类,最近几年却屡屡发生袭击人的事件呢?熊真的是人类的天敌么?我们不妨走访世界各地,看看人与熊该如何相处。
第一站,我们来看一看熊出没的故乡——北海道。位于日本最北端的北海道,大约生活着2多只野生熊,其栖息地几乎占到了北海道面积的一半。然而在最近30年里,熊袭击普通人的事件仅仅为30件,平均每年只发生一起,概率还不到两千分之一。
在当地,观察熊类生态三十多年的生物学家横田博教授,对于熊袭击人的问题最有发言权。
“一般袭击人类的熊,仅仅限于精神情绪不稳定的幼熊,年龄大概在2、3岁左右。”
另外,熊袭击人类主要有三个原因:发泄情绪、玩耍或是为了觅食,很多熊是因为找不到吃的才袭击人类。
而幼熊之所以找不到吃的,与当地可供熊食用的食物减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近几年,因为野生鹿对于树皮的破坏,当地政府每年都会驱逐大约0头鹿,再加上猎人们的捕杀,这里鹿的数量已经大幅度减少了,幼熊当然会找不到吃的。”
熊袭击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不断闯入熊的地盘。过去几年,在北海道,无论哪座山都增加了无数的登山者,甚至有很多老年人步入退休年龄后,也开始到山里郊游了。而熊是一种领地意识很强的动物。以前人和熊的社会互相警戒,分开居住。然而现在由于人入侵到了熊的领地,自然造成了这种平衡的崩溃。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中国也是如此,随着我国农耕面积的增加,人类活动不断扩大,破坏了熊原本生活的栖息地,并因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无形中破坏了原本的生态平衡,野生熊觅食困难,不得不进入到人类居住的地盘。而熊为了保护幼崽、抢夺食物、自我防卫等原因,很有可能就会对人类发起攻击。
而熊类中黑熊的活动范围很大,是学习能力很强的动物,也是机会主义觅食者,当自然食物缺乏时,它们也会尝试寻找其他的代替食物来源,如人类的食物,而且一旦它们学会“抢劫”人类,便极可能再犯。比如在发现了果园和农场后,熊就会长期来“蹭饭”吃,这对人类的威胁非常巨大。
那么人类能不能和熊类和平相处呢?不妨来看一看被称为“熊的国度”——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人们都是怎么做的吧。在北美洲,一共生活的三种熊类,其中在阿拉斯加最常见的就是棕熊,而在阿拉斯加辽阔的森林中还生活着黑熊,在阿拉斯加北部和西部的苔原上还生活着我们不常见的北极熊。阿拉斯加人非常喜欢户外运动,但奇怪的是遇到熊的人并不多,被熊威胁过的人就少之又少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熊保持足够的尊重,因为熊都跟我们一样,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当你进入到属于熊自己的“私熊空间”里,熊自然会具有攻击性。尤其是母熊,出于对幼崽的保护,一旦她觉得你对她的孩子造成了威胁,你就自求多福吧。
而很多去阿拉斯加旅游的探险家都渴望拍摄到熊的清晰照片,常常置危险于不顾,其实近距离拍摄熊基本等于作死行为。同时阿拉斯加人还提醒大家:熊和人一样,也有自己行进的路段和通道,不要在熊的必经之路上安置营地,更不要在闻到有鱼或其他腐烂动物尸体的地方停留,因为你很有可能走入了熊的食品储藏库。
除了阿拉斯加,加拿大的小镇丘吉尔,也是人与熊和平相处的典范。这里可是北极熊冬季迁徙路上所经过的最大城市,每年的10月,11月就会有大量的北极熊涌入小镇,毫不客气地讲,这时候小镇的熊比人可多多了。那位说了,这么多北极熊进城,小镇居民这生活还能有保障么,要不出去躲两个月去?丘吉尔小镇的人可没有,他们早已习惯和北极熊的和平相处了。
丘吉尔市与熊相处的原则就是“熊类优先”,什么时候都是熊让着人,因此北极熊可以大摇大摆地光天化日之下在市中心街头漫步,可以随意地在街上翻阅各种垃圾箱,甚至可以闯入民宅来寻找食物。而一般情况下,性格较为温顺的北极熊也很少去打搅人类的正常生活,小镇居民们甚至可以近距离与北极熊面对面接触。
当然了,为了保护居民不受熊的侵害,丘吉尔小镇特意在一些进镇路口拦截不怀好意的北极熊,还采用“以熊治熊”的办法,设立专门驯化过的北极熊充当当地警察的助手,甚至还特意建造了全球唯一的北极熊监狱。这所监狱位于机场附近,对于北极熊中屡教不改的“犯罪分子”进行关押,不提供任何食物,北极熊只能吃雪维持生命,就是强制禁食做为惩罚,避免它们再来找人类的麻烦,等到刑满后,再给它们实施麻醉,装入大网兜,空运到几十公里外放生。
由此看来,只要我们尊重了熊类的生活习性,人类和熊类还是可以和平相处的。那么,当黑熊闯入了我们的家园,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开餐厅的Anko的经历。
Anko是个旅居加拿大的台湾人,在当地从事餐饮行业。去年10月的一天夜里,餐馆后面的垃圾桶突然来了只黑熊,只见它用后腿站立,偷翻垃圾堆找吃的。一开始Anko感到很害怕,并在后院安装了摄像机用来监测。
后来,随着熊光临的次数增多,Anko发现这只熊无非就是找吃的,也并无恶意,于是胆子也大了起来,甚至开始跟黑熊面对面接触,还会唱歌吓它,最逗的一次是,黑熊整个身体坐在垃圾箱里,一手拿着食物,一边开心地往嘴里松,吃得是津津有味。突然,Anko从远处一个健步跳出来,大声骂了一句台语“死公仔”,只见黑熊被瞬间吓了个六神无主,也不顾手上食物掉落满地,撒腿是仓皇而逃,逗得Anko哈哈大笑。
当然,这只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例子,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遭遇熊出没时又该怎么办呢?首先要打消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转身逃跑,因为熊的奔跑时速可达每小时60公里,这是什么概念!我们都知道百米飞人博尔特,米9秒58的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能破,然而换算成时速也不过是每小时37公里,强如奥运冠军博尔特,都无法逃脱熊的追捕,何况咱们呢。
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你不愿意遇到熊,熊也不愿意遇到你,耐心观察它在做什么,和它保持安全的距离,一般情况下只要它们觉得没有受到威胁就会转身离开。所以如果熊对你不感兴趣的话,可以在不惊动它的情况下小心翼翼地离开。
如果不幸和熊面对面相遇了,它也注意到了你,不要露出害怕胆怯的表情,反而更应该平静地与它对话,并试着让它了解你是人类,如果你有同伴在身边的话,可以一起把双手举过头顶慢慢挥动以示强大,然后慢慢后退,熊一般会先闻闻你的气味,当觉得没有威胁是也会离开。如果熊还在靠近,那就需要用拳头,棍子,石头或其他任何你可以扔出手的东西打在它的鼻子上。黑熊的攻击性并不强,所以当你反击时,它很有可能就被吓跑了。就像上文中提到的Anko一样。
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的格斗技术充满自信的话,也可以尝试和黑熊进行1vs1的搏斗,毕竟还真就有人这么干过,年12月5日,日本驴友三浦靖雄就在登山途中与黑熊来了一场1VS1PK,当时他遇到的黑熊,体长公分到公分,当时相遇时,距离只有短短的十公尺了,黑熊是一边吼叫一边全速跑向他,三浦靖雄一看这下一定得短兵相见了,仗着自己还学过几手空手道功夫,照着迎面而来的黑熊就是一脚!只听咚的一声,三浦就好像自己踢中了一块岩石,瞬时感觉自己的脚麻了。
这一脚虽然对黑熊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黑熊也没想到居然有人类不自量力地踢它,几个回合下来也发现来者不善,自己也没占到什么便宜,于是仓皇而逃。而与熊PK的三浦也干劲下山叫了救护车。这一检查不要紧,左耳左脚都被熊爪抓伤,左手中指也被咬到骨折,不过好在是保住了一条性命。而且因为日本有登山保险的缘故,扣除医药费、住院费,反而又多拿了14万日元,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这三浦人有空手道基础,打熊还打了一个骨折加外伤呢,作为普通徒步登山的驴友们,在野外遭遇熊的几率本来就大,这时候要怎么做呢?首先就是要佩戴熊铃、即使没有熊铃,上山下山时也要用播放音乐的形式代替熊铃,就是告诉黑熊,我来了。
另外应对熊攻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熊喷雾剂,这种胡椒喷雾的超浓缩版本可以阻止大熊,迫使它们退缩并让你一个人留下。如果您打算在熊活跃区徒步旅行,最好有这么一罐强大的威慑物随身防身。不过要小心使用时不要站在风中,否则可能会让自己暴露于化学物质中,伤敌0,自损。另外,就是注意不要在错误的时间意外排出熊喷雾。
另外在野外宿营时,食物垃圾尽量用火焚烧殆尽,食物一定要在营地之外悬挂起来,因为无论是食物还是垃圾,甚至是一些散发气味的生活必需品,如:牙膏、化妆品甚至汽油都可能因为熊敏锐的嗅觉,招引熊前来光顾。不要喂熊任何食物,尤其是不要喂鱼,而且当你野钓时,如果有熊靠近,劝你立刻松开鱼线,甚至是砍断鱼线离开。鱼类,尤其是鲑鱼,可是熊的最爱啊,你跟熊嘴里夺食,无疑是死路一条啊。
总而言之,在大部分的案例中,熊都不会轻易攻击人类的,我们所需要的只是彼此之间的尊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