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行微小的改变
英国自行车队在年到年,差不多快年的时间里边,只得过一枚奥运会金牌,从来没有得过环法自行车赛的金牌。
到年,他们请了一个绩效提升的教练,布雷斯福德,他就提了一个要求,他说我要求我们每一个环节都要比之前提高1%。
他并没有让一个队伍整个换人,什么引进外援,这些大的举措都没有做,他只是每一个环节提升1%。包括:重新设计了自行车座,使其更舒适;用酒精擦涂车胎,以获得更好的抓地力;他还要求队员穿上电热鞋套,以便在骑行期间让肌肉维持理想的温度等举措。
布雷斯福德接手五年之后,也就是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在公路和赛道自行车项目上,英国自行车队出尽了风头,夺取了该项目60%的金牌。然后四年后出战伦敦奥运会的时候,英国队的惊人成绩再上一层楼,打破了9项奥运会纪录和7项世界纪录。
就是我们大部分的人都会高估决定性时刻,但是会低估每天微小的改进。
检索学习
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家做了关于学习效果的测试
第一组人就是不停地读书,不停地读书。
第二组人是读一遍书,读完一遍以后,过了一个星期再读一遍。
结果显示:过了一个星期再读了一遍的人比那个连着读了十遍的人,记忆的成绩高很多。
那么过了两个星期再读一次,记忆效果更好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状况?
因为我们的大脑当中有一个东西叫作元认知,就是你对于自己的认知水平的判断,这个东西叫作元认知。
我们的元认知非常容易出现偏差,即便最努力的学生也会陷入两个误区:
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要在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爱使用那些会让自己错误地认为掌握了知识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拼命地记笔记、拼命地画下划线、拼命地用荧光笔、拼命地反复阅读。
那很多孩子喜欢这样不断地重复呢?就是因为这种东西不会带来挑战,很轻松。
为什么大量的孩子都反感检索,就是因为检索会带来痛苦。只要你稍微地加入一点点挑战你脑力的机会,让你自己主动地检索一下,在回忆当中产生了一些痛苦,但这时候学习的效果就会加倍。
牛人的反馈
这件事叫feedback,就是你一定要找人给你做反馈。找人告诉你说,这块哪做得好,这块哪做得不好。所以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一个私人教练。
有一个老头70岁了,突然想学空手道。然后他就找了一个私教,制定了训练计划。这个私教就不断教他练习空手道,每次不断地矫正,然后设置任务,回家练习。这个老人家每天能够拿出差不多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练习空手道。后来在老人家75岁的时候,已经拿到了是蓝带。
比如说你想拥有一门非常棒的外语,你的外语要很好。你就不能够把这个东西完全交给说,我上班路上听听音乐,听听外文歌,然后下班的时候自己看一看,背背单词我就能够。
不行,你一定要给自己设定目标,而且最好能够请一个专业的教练给你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