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拳种丨台湾柔拳武道

台湾柔拳武道

在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期间,由台湾柔拳武道委员会主委、柔拳武道联盟会会长童金龙先生亲自出任教练的龙村柔拳武道馆代表队来到郑州参加盛会。全队11名队员均在散手比赛和套路表演中取得了仅次于东道主的好名次。

在散手比赛中,林春源获52公斤级第四名、吴振祥获56公斤级第五名、詹博能获60公斤级第四名;在套路表演赛中,陈集宽、陈三元、林志中分获二等奖;苏锡贤、王进兴、纪保重、邱文财、罗智伟分获三等奖。

如此成绩引起了武术界同仁的注目,但对台湾的柔拳武道却知之甚少,本文仅对柔拳武道做一简介,以飨读者。

柔拳历史悠久,约在公元年间创始,以养生防御为目的。其理论、学说与技术奇妙高深,动作千变万化。但柔拳之基本及实用技法都简而易学,男女老幼,不拘年龄皆能索骥。

柔拳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五运动:即金、木、水、火、土,五形相生相克(前、后、左、右、中)等。

二、十大要:手足身腰眼、胆识精气神。

三、十六要诀:擒、拿、抓、闭、脱、点、发、避、吞、吐、浮、沉、扰、摇、化、梭。

四、八形:柔之形、巧之形、自然之形、古之形、极之形、固之形、投之形、合气之形。

五、护身术:包括空手白刃术。

六、女子护身术。

七、徒手制凶器。

八、擒拿绞力术:如相权术,柏张术等。

九、柔拳练法:手足连捉法、游身法、五形六气术、十二形法、二十四势、十八反蹬腿、散手三十六招、柔拳四十六招式及捕缚术、体灵术、腿击术、拐杖术、柔术、擒拿摔跌术、御人术、快跤术等。

十、柔拳器械:包括刀、剑、长槌、短棍等。

柔拳的特点是:

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弱制强。抑制应防心闲而入,自然之妙,无为而穷,变化如神。

一胆二力心变通,

眼精手快藏消身,

两足立地如猛虎,

翻身纵跳似蛟龙。

童金龙先生自八岁习武,在年随日本柔道老师佐藤东渡日本学习柔道五年之久,回台后于年到大陆永春县拜陈春为师学习咏春拳,后又学梅花拳、白鹤拳及去泰国学习泰拳等。童先生认为,外国的一些项目均源于我国之拳术,如日本的柔道、空手道;南朝鲜的跆拳道、泰国的泰拳,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搏击等。所以他极力倡导柔拳术(后发展成为柔拳武道),并著有《柔拳讲义万法归宗》、《柔拳实鉴》、《中国拳术与外国武术之缘由史》等书。

在童金龙先生的提倡下,台湾成立了柔拳武道委员会,柔拳武道研究协会,及国际柔拳武道联盟会等组织。并多次举办国际柔拳武道观摩邀请赛。

柔拳武道是在柔拳的基础发展成为一种技击性很强的技术,其内容有以下几种:

1.投跌之形,即投掷对手的各种姿势。

2.固之形,即压抱及地面制服对手的各种姿势。

3.极之形,即徒手夺武器,两力相拼的各种姿势。

4.柔之形,即巧力软功摔跌对手的各种姿势。

5.自然之形,即五形相生相克制对手摔跌之姿势。

6.古之形,即各种柔术之姿势。

7.合气之形,即擒拿摔跌之姿势。

8.八方之形,即拖、拉、偏、抱、压、切、点、挡等制服对手之姿势。

9.护身术即手缚法。

10.女子护身术。

另外柔拳武道的组手练习的内容有单形组手、双形组手、复形组手、循环组手、散手对打、混合对打,以及各种组手基本招式。如串心引投跌法、胸袖被执反制法、击石蹬腿投掷法,反制捉足摔法等等。(刘善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4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