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舆论场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武术打假,即武术是假货,需要打假。在那位打假斗士取得了数次不对称比赛的胜利之后,这一概念得到更多人的赞同。于是,传统武术迅速从神坛坠落,一夜间变成了大众嘴里的假货,仿佛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打假没有错,任何时候都没有错。但问题是什么是假货?假货的定义是:和客观事实明显不符的商品。
那武术做为商品,它的客观事实是什么呢?武术是一种可以强身健体,防身御侮的格斗艺术。所谓止戈为武,它可以让习练者拥有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实力。如果武术不可以强身健体,不可以抗敌御侮,练习武术之后不能增强实力,那么武术就是假货。
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都知道通过练习武术,强身健体、抗敌御侮、增强实力,这些预期都不难达到。那么武术何假之有呢?又为何被打假呢?
武术不假,假的是人。因为武术行业确实存在大量的骗子,利用大家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热爱,故弄玄虚虚假宣传,夸大个别拳种的性能,欺骗武术爱好者,比如闫x,马xx等人,就是典型。
两年来的武术打假,其实也是从打击这些人开始的,可以说开了个好头,这些骗子活该被搞臭搞倒。但是,这些到后来好像变了味道。之所以说变了味道,是因为后来界定武术真假的标准变了,不再以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为标准了,而被改为以能不能上擂打赢为标准了。这样一来,武术打假的动机就有问题了。
武术传承至今,一直是生活中防身御侮的手段,从来缺少上擂比赛的机制,社会上也一直没有组织商业比赛的氛围,不像拳击、泰拳、柔术等格斗术,有上擂比赛的商业传统。
在商品大丰富的现在,武术做为一种土特产品,是要跟泰拳、自由搏击、跆拳道、空手道等拥有相似功能的产品竞争的。竞争的最好途径,当然是直接PK了。通过直接PK的方式,来向大众展示产品性能。然后以pk的结果分配市场份额,强的号召力大,学习者多,从业者多挣钱;弱的号召力小,学习者少,从业者少挣钱。所以,都是钱闹的。
说实话,武术在擂台上的发展是落后的,起步太晚,群众基础薄弱,训练方式不够科学。武术行业需要做出改变,打破传统观念,多向国外学习,发展自己的擂台技术。武术是落后,但如果说暂时的落后就是假,那就太不能让人信服了,中国落后了列强几百年,现在不也慢慢追上了吗?
武术假不假,只要不傻都想的明白。生活并不是擂台,日常生活自有逻辑,所以也不用唯擂台技术至上。武术修习者不必气馁,好好练功才是根本,平时强身健体,危难之时能保全自己和身边之人,这才是武术的真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