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打不到与打不动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优惠活动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0/5778508.html

练过武术的人都知道,只是练习套路并不能应付实战,需要进行真的实战练习才可以对付别人。但是练习实战的人并非都是高手,也有不行的,打不到别人,还有的打不动别人,从而落了下风。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或许很多练习武术的人对于实战的练习存在着误解,以为只要对着沙袋练习,对着木人桩练习就可以实战了。其实不然,并没有那么简单。实战演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步法配合,呼吸配合,出拳踢腿速度、力度、长度配合,还要有敏捷的反应能力,更要有出色的抗击打能力。不然,贸然迎战只会输得很惨。

练习实战需要训练距离感,而且是有效的距离感。什么是有效的距离感?就是能够判断对方是不是在自己的打击范围,而且出拳踢腿能够击打在对方身上,不至于落空。而这种距离感看似简单其实一点都不简单,而是非常复杂。两个人对战,以个人判断对方在自己的攻击范围之内,而另一个人也会判断对方是不是在自己的攻击范围之内。两个人所判断的攻击范围有交叉,而且这种交叉既带着机会又充满了危险。一个人出击,没打到对方,却被对方打倒了,又是为何呢?不是明明判断对方已经进入了自己的攻击范围了吗?

当然不仅仅是攻击范围的判断,还有出拳踢腿的速度、力度、长度的配合因素掺杂在里面。一个没有练过拳术的人出拳速度是慢的,就是使劲儿出拳,速度也不会太快,而练习过拳术的人出拳速度很快,收回的速度也很快,连续出拳的速度也会很快,面对不会打拳的人会很快打倒对方,而面对同样的对手就要费不少力气了。要是面对比自己厉害的对手,就打不到了。

对方会进行有效闪躲,让打过来的拳头和踢过来的腿落空,然后趁机出击,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俗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相同量级的,相同水平的拳手比赛,往往会展开拉锯战,而量级不一样的或者水平差距太大的拳手比赛,就会出现低水平拳手打不到高水平拳手的情况。看着低水平拳手练习的时候非常厉害,打沙袋,打木人桩,打活人靶子,都不含糊,但到了擂台上就不行了,根本打不到对方,连他自己都丧失信心了。而对方却可以轻易出拳打到他,也就不用比下去了。或许低水平拳手训练有问题,只是对着不会动的沙袋和木人桩练习,就是打活人标靶也不是很给力,只是训练了出拳的力度和速度,而步法和身法却没有训练出来,到了擂台赛上,需要拳手的手、眼、身、法、步都要跟上,要有灵敏的判断力,要出手迅速,要身形配合,要有一定的技法,要有步法的配合。而大部分低水平拳手只注意了出拳的速度和力度,却没有注意身法和步法的配合,也没有专注于对着活动的对手训练,尤其是对着善于躲避的对手训练,当然一上擂台就显出颓势了。传统武术所谓的实战大多都是反面例子,几乎所有的实战招式在擂台赛上都使不出来,也就只能蒙骗一些没有实战知识的人了。

当然,在擂台赛上还会出现打不动的现象。对方就是站着不动,自己也打不动人家。打了好几拳,踢了好几腿都不会给对方造成明显的伤害,而对方只要一出拳,一踢腿,就能给自己造成伤害,并且迅速终止比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打不动的现象呢?

打不动说明拳手训练的时候拳击和踢腿的力度不够,并不是速度不行。力度训练需要下苦功夫,泰拳练习腿法的时候,经常踢柔韧的香蕉杆,截拳道和跆拳道练习腿法的时候经常踢木板,空手道练习拳法和掌法的时候经常劈砖瓦、木板等,尤其是劈木板和踢木板的时候,要求速度和力度都要跟上,不然打不断就会伤了手脚,反受其害。只是速度上去了力度上不去也不行,就好像练拳的人对着空气练习,虽然出拳很快,看着也具备很大的杀伤力,但就是不能把人打倒,其实只是注重了出拳的速度,而忽视了力度。力度训练除了踢香蕉杆、劈砖瓦、木板等,主要还是打沙袋,看一拳能打出多大的力度。如果经过训练之后,一拳打出去的力度非常大,真到了比赛的时候,对手也就不敢硬接拳脚了。拳王泰森年轻的时候能一拳打死一头牛,到了赛场上,没人喜欢硬接他的拳头。当然,硬接对方拳头和腿的拳手早就充分估量了对方的伤害能力,也知道自己能抗住打过来的拳和踢过来的腿,才会硬接几下。如果一个拳手上了擂台,打不动对方,就会失去优势,只能靠灵活性来取胜,要是被对方揪住不放,就会归于失败。

拳手训练打拳一定要进行系统训练,而不是只训练速度或者力度,而忽视了躲避能力和抗击打能力。优秀的拳手一定会判断自己的有效攻击距离和对方的有效攻击距离,当然也具备极强的抗击打能力,而传统武术在这些方面大多不具备什么优势,训练的拳手也不能进行擂台赛。其实,要做一个让对方打不到和打不动的拳手非常难,但要具备这方面的素质,并朝着高级训练的方向前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