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武术作者李富山

人们忽略了李小龙的遗世经典,只知道他的功夫拳脚厉害,却不知道他文化武术的雏形初现,他的《龙争虎斗》便深透了一些文化武学的哲理。

现代的武术文化大多讲的是拳脚功夫或拳理,而我所讲的是脖子以上的功夫,那就是文化武术,而文化武术和武术文化略有区别。世界上有文有武,武的有传统武术、拳击、散打、搏击、泰拳、空手道、跆拳道、柔道、截拳道、综合挌斗等等,当然也会出现哮殛道这样的文化武术。武行的人们都在拼命的练拳脚,讲拳理,却忽略了脖子以上的功夫,那就是不仅仅限于身体层面,而是要到达精神层面。没有文化武术是不行的,尤其是科学发达的今天,不懂“止戈为武”的运用,实在是缩小了武术发展的格局。尽管他们有的拳脚加空翻,的确好看,尽管有的在擂台上真打实斗,的确好身手,但是,往往在生活实战中,却败给了普通人,甚至败给街上的混混和痞子。可怕的现实让他们成了擂台上和擂台下可笑的噱头。

看看吧,迈克泰森在最后一次拳赛失败后无奈地说:“我不在向往王冠了,孩子和家庭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我没有愤怒了,我不再是原始动物了。我不只是为了拳击,我很抱歉,让观众失望,我需要钱”。你看,这真的让观众失望,从一个曾经无敌的世界拳王身上,看不到一点信仰,看不到一点爱国情怀,看不到一点远大的理想抱负。

而擂台下生活中的另一面,却更加的可怕:奥运拳击冠军、职业中量级拳王福尔斯特,与抢劫自己车的黑人拨枪对战,结果拥有真枪的福尔斯特却被拥有半自动武器的盗贼用枪击中头部死亡。前世界搏击冠军K-1魔裟斗,因劝架被对方欧打至重伤。获得七届世界国际冠军的梅必永被邻居用菜刀砍死。世界著名重量级英国拳王弗兰克.布鲁诺在衔头被多小混混围着暴打使眼睛失明。世界拳击锦标赛冠军、奥地利人塞科维奇,被俄罗斯青年用刀刺死在咖啡馆里。日本著名大力士力道山(摔角冠军),在夜店卫生间里被一个小混混刀刺身亡。曾经打败过前拳王阿里的世界著名拳王特雷沃·伯比克,却被亲侄子手持钢管和刀背后偷袭身亡。中国“草原雄鹰”全国散打冠军的格日乐图,神秘的消失。全国散打冠军乔立夫因杀人分尸而被捕枪决。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级MMA综合格斗冠军卡扎耶夫带刀闯夜店,被保安夺刀捅伤至死身亡。22岁的全国散打冠军根纳季.帕夫洛夫,率先攻击51岁的该保安,结果却被该保安打死等等。我为什么要举这么多例子呢?我在表达来自各方面真的感受,其实,案例多多,触目惊心。没有文化武术的概念,就是没有智慧和武德的概念,错误的理念一至让人们走向一个误区,说什么先有武后有德,说什么谈武德就是不能打。但,现实让人们看到,许多在擂台上能打的龙,到了台下却变成了虫。我们不得不从新思考,如果从辩证的角度看,所谓的擂台之上的搏击都是表演,真实的搏击是没有规则的,甚至是畸形的突然袭击,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所以,对方动戈而用心伤人,实在难防,这不得不让我们回到“止戈为武”的文化武术的理论上来。

中国古代楚庄王早就提出了“止戈为武”的思想。正如他说的:“真正的武功,应该具备以下七种徳行:禁止强暴、消除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基业、安定百姓、团结民众、增加财富”。近代李小龙也说过:“修炼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板,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在古代就有楚庄王“止戈为武”的武术思想,如果在现代拥有枪炮和核武器的科技社会里的今天,还停留在擂台上争王的“拳脚打斗”的思想中,而不去研究“止戈为武”的文化武术是不行的。所谓文化武术,也就是“上武”,所谓“上武”,就如老子所讲的“上德”一样。老子说的好:“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用在武术上可以翻译过来就是“上武不武,是以有武。下武不失武,是以无武”。儒家武学就体现了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打斗手法,来达到“止戈为武”的目的。这正如中国传统武术所讲的:“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的大道之理。武术不但要健身,还要防身,还要保家卫国,要体现古代武术的价值,决不能落后于时代。

文化武术,所讲的就是如何止戈为武,把武术真正提高到精神层面上和价值观上来。有人说,我可以把你打败,可以把你打死,不错,你可以把关公打败,也可以把关公杀死,但,你就是胜利者吗?后人敬仰祭拜的是杀死关公的人吗?别忘了,人们崇拜的是关公。记着:武术之道,贵在历史。成功之道,贵在成人。你是台上之战的赢家,你不一定是台下之战的赢家,你是生死之战的赢家,你不一定是武术历史之战的赢家!文化武术,往往体现的是武将关公的“义武”精神,体现的是武者的人生价值!所以,正如《孙子兵法》上说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所以说,生活中虽然你动戈而胜,也并非真胜,它体现不了武者的人生价值。所谓戈,就是兵器,并不代表文化武术的决定因素。毛泽东曾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人而不是物。”。两人对抗,对于武术而言,我们应当去思考武者的胜败论。正如刘邦所说的:“王道以德服人,霸道以力服人,两者缺一不可。天下还是要治,人心还是要管,要王霸兼用”。真正的武者,要弘扬楚庄王的“止戈为武”的思想,要爱国爱民,这才是武术的最高境界。

书上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而在春秋末期的记载中,孔子曾到访楚国,称楚庄王的政治思想与儒家的“仁”的思想相符。所以,我们所说的文化武术,就是颇具特色带有形击练身的“儒家武学”,就是要有“止戈为武”安国强民的思想。武术,不但要健身、防身、还要主张保家卫国。文化武术,它谈儒家文化,而且直接结合,不是分开讲的,是带有“形击”一体的武术之道,否则,你就会不讲武德,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真的是一介武夫了。

话说,“文之极为武,武之极为文”,究竟如何达到“止戈为武”呢?这不仅仅是各类武术拳理和各种搏击中的武术文化,重要的是“文化武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