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三天三夜,摸清老人感染源头
“一接到实验室阳性病例的反馈后,我们就第一时间启动流调工作。而往往接到通知都是晚上,因此,我们时常需要通宵达旦赶工,尽最大努力赶在第二天一早前将密接、次密接人员进行精准管控,防止疫情外溢。”6日下午,援通州区流调溯源四组组长、市疾控中心食品安全与学校卫生科副科长谭维维看起来十分疲惫,由于生物钟紊乱,她和不少女队员都需要服用安眠药才能抽空休息几个小时。目前,她所在的分队由6名疾控人员和4医院的工作人员组成,电话流调、实地核查、采样、填写密接及次密接信息报表、撰写流调报告等,每个人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协作,大家拧成一股绳,争分夺秒,拼抢时效。谭维维告诉记者,流调工作一般从感染者出现症状或初筛阳性的前4天开始,“这4天里,到过哪些地方,见了什么人,待了多长时间,使用什么交通方式,个人防护情况如何,一日三餐在哪里吃的,和什么人一起吃,家里有什么人……这些情况都要仔细询问,不能遗漏任何环节,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时间闭环,尽最大可能找出所涉及的密切接触者,并及时对他们进行管控。”而这样的问题,往往需要流调队员耐心、反复询问,一天下来,嗓子直冒烟,往往结束一个流调任务后,累得一句话也说不动了。在大数据时代,流调工作时常需要借助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