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柔道与茶道
文/甘海斌
去年冬天的某日,敝人在寒舍同三位好友玩“掼蛋”。其中的一位接听电话,说有个世界冠军美女找他,正在开车途中。他也不征求我的意见,就将我的住址告知对方,让她径直到我家来见面。我并非“追星族”,但有个世界冠军不期而遇,且光临寒舍,还是令人感到高兴的。
这位世界冠军叫刘玉香,是个“湘妹子”,她找到了我家。果然,美丽娇好的容颜,小巧玲珑的身材,让我简直不敢将她与“世界柔道冠军”联系起来。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柔道是男性的比拼,是力量的碰撞,是体格的较量,是摔跤的竞技,哪里是女孩子的事业!或许是因为我将柔道与相扑混为一谈了。
此后,在朋友的组局中,我俩有了多次接触,彼此熟悉起来。据了解,刘玉香十分敬业于柔道,获得了公认的“最美女子柔道冠军”之雅号。
她不但培养了许多后起之秀为国争光,还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将自己的竞赛经验加以总结,编写出两册厚厚的教材——《跟冠军学柔道》、《柔道运动,从入门到精通》。我获赠这两本书后,更是对她刮目相看,从心底里佩服,“这个女人不简单!”
通过阅读和听其介绍,我对什么是柔道,柔道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柔道在我国的兴起,有了大致的了解。柔道,是一种两人徒手相搏的武术运动。是一种能最有效地使用身心力量获得最大效用的武式道。柔道以攻防相守对练,和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技术特点,可使身体的敏捷性、灵活性、力量性和精神品质都得到锻炼与发展。
应当说,柔道源于我国,是一项古老的运动。隋唐时期,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把中国的文字历史、宗教哲学、包括兵法武艺传到了日本。相传,最早将少林武术介绍到日本去的是日本僧人邵元。他返回日本后,把所学到的少林拳法和棍术秘授其弟子,日本才有了正宗的少林寺拳法,并薪火相传至今。
由邵元的事例说明,日本早在隋唐就有了少林拳法,只是柔道还没产生而已。柔道传于日本,得益于明代的陈元赟。他出生于浙江杭州余杭县。21岁,在嵩山少林寺学艺,明万历四十七年,32岁的陈元赟渡海赴日,传播中国武术、老庄哲学、制陶技艺等。
年卒于日本名古屋,终年85岁。陈元赟在日本收了三个徒弟,即日本浪人福野七郎、三浦与次、矶贝次郎。这三人通过苦练掌握了少林拳的技法,其后开枝散叶,最终开辟了日本著名的“起倒流”柔术。因此陈元赟被日本人称为柔术之祖。日本柔道十段三船久藏所著的《道与术》中称“柔道以元赟为开祖矣。”
柔道是对少林拳法之弘扬,成为日本一个跤种,开展十分普遍,因而日本素有“柔道之国”称号。在日本武术中,设有柔道一科,它是由柔术演化而来的,历史悠久。从日本战国时期到德川时期(公元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就大势兴起。
在日本,剑道、空手道、合气道、柔道等武道中,柔道在世界上的影响最大。日本将柔道列为青少年的必修课,许多中国留学生不仅在日本学习日语,而且也学过柔道,鲁迅先生就是其中一人。
年5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十八届奥运会上,柔道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此项运动按体重分八个级别,比赛就在平坦的草地上进行,运动员穿短袖上衣,长裤,系腰带,赤脚,衣、裤、腰带都可以抓,全身可以握抱,也可用腿使绊,摔倒对手后可以抱压对方,可以使跤技,关节技制服对方,迫使其击垫认输。
柔道被确定为世界比赛项目后,立即引起了中国武术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