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节起、中节随、根节追”是中华内家武学特有的发力方式,这种发力方式,完全不同于拳击、格斗、外家拳等拳种方式的发力,常见的拳击、空手道、跆拳道、外家拳等拳种的发力方式都是相同的,这种发力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鞭劲”!
“鞭劲”又是一种什么劲力呢?我们都曾抽过鞭子,就是那种劲力—力量由我们的手臂发出,继之由鞭头、鞭身,传递到鞭稍。
现实生活中,我们习惯使用的就是“鞭劲”。为什么?因为“鞭劲”来得最直接、最快捷,同时,也最迅速、最省力。但是,这种发力方式的又有很大缺憾,那就是“鞭劲”是极其典型的“力由地起”,使用的仅是肢体力,而并非整体力!
衲子曾专程到河间公园等地,执弟子礼,虚心请教一些习武的老者们,但听他们所言,皆言不及义,离题万里!至于互联网上一些文字与视频的解释,按照河北话来说也是“瞎胡潲”!衲子也曾恭敬请教于网络一些武学教学网站的方家,人家也都是顾左右而言他,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并不奇怪,因为没有给人家交那份儿学费。
及至在二0一七年的冬天,那时衲子还在西北长庆油田的马东作业区,还没有去麻西作业区,一天早晨,衲子早早起床后,要去井场看油井压力,用手掌一推住人板房的房门,因为房门开关不是太灵活,一推之下居然没有推开!
衲子自然而然地使出身体的全力推出,房门很轻松地便被推开了。当时,衲子心有所悟,看完油井压力正常后,回到房间,静下心来,反复揣摩推敲试力,终于弄明白了到底怎样发力,才是真正的“稍节起、中节随、根节追”!
通过这两年的练习印证,更加证实了衲子对于“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的感悟,这种发力方式,是极其典型的“力不由得起”—稍节起:一定要牢记一个“快”字,要如磁铁一般“啪”地吸上去;中节随:一定要牢记一个“直”字,要保持劲力的顺畅;根节追:一定要牢记一个“合”字,要通过肩胯合劲使用好身体的合劲儿!
当然,“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在练习与实战实践中,却并非这么简单,这需要符合《古拳谱》“守中用中”的要求,需要做到“夹肘合肩”,需要在肩、胯、肘、肋、脊、内脏都盘开并整合的基础之上……那么,到底是“鞭劲”这种发力方式好,还是“稍节起、中节随、根节追”这种发力方式好呢?
都好!都好!在实战过程中,对于这两种不同的发力方式,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交替变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