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这本书,
刻意练习,今天来讲生活中的刻意练习,
他举了几个例子,有一个人叫丹尼斯,
他30岁了还没有打过高尔夫球,
职业也完全不挨边,
只是个摄影师,
但他给自己设定一个计划,
要花6年时间学习打高尔夫球,
并制定了足够详尽的推进计划。
他这么做主要是热爱,
也同时坚信,
只要可以刻意练习,
就可以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
其实我们生活中,
有不少这种人,
突然对一个事情产生浓厚兴趣,
然后通过刻意练习,
走上人生巅峰的。
瑞典有一个人叫做佩尔,
他69岁才开始上空手道培训课,
他的目标竟然是,
80岁获得黑带,
但不用想也知道,
这很困难,确实在头三年,
他觉得自己的进步很慢,
毕竟岁数摆在那里了,
注定他不可能从事高强度训练。
此时,作者给佩尔提了个建议,
让他不要只局限于培训班,
培训班上的教练是一对多,
不可能细致指导,
你最好请一个水平更高的个人教练,
只有私教才会对你一对一指导,
纠正你的每一个动作。
这些培训班是做不到的,
当然私教花费肯定也会更高,
其实这就是绝大多数人,
无法通过刻意练习提高的重要原因,
因为私教高昂的费用,
所以大家更愿意去参加培训班,
或者找点书籍资料啥的。
你把钱省下来了,
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比如咱们国家的网球明星李娜,
他就是坚决退出国内的训练体系,
自己花钱请私教,
然后成为世界巨星的。
姚明在NBA也是接受了,
奥拉朱旺的一对一指导,
这些收费都非常昂贵,
再比如投资这个事,
虽然读书也能让我们有明显提高,
但是提高的速度,
肯定不可能比跟巴菲特,
一对一学习来得快,
所以巴菲特午餐每每能够拍出天价。
找个私教,找个好导师,
是一条非常昂贵的捷径,
有时候你觉得你做的很对,
也模仿到位了,
但只是形式,
离精髓还差得很远,
没有人指点,
你可能永远也捅不破这层窗户纸。
举个例子,比如毛笔字,
照着字帖我也能写,
甚至也可以看很多老师的视频教学,
但是总觉得哪有问题,
有一次我拿着自认为写的很像的作品,
去请教某位名师,
结果人家一看就不行,
说你这个发力完全都不对,
而且还是倒插笔。
然后人家手把手的教你,
手指手腕的带动力,
教你运笔顿笔的力道,
这一个字就能体现出,
完全不一样的功力。
你要没有老师,
自己瞎捉摸,
估计恐怕一辈子也琢么不出来,
这种反馈才是你提高的关键,
如果天天这么练,
是肯定会有提高的。
但也有3个问题,
1是你的时间支持不支持,
2是人家愿不愿意这么教,
3是你的钱是不是很富裕。
越好的导师,时间肯定就会越贵。
比如前面提到的奥拉朱旺训练营,
每天每人就得相当于人民币4-5万元,
而且还只针对NBA球员,
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一项重要产业。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
就是导师怎么选,
成绩突出就一定会教学生吗?
这还真不一定,比如足球方面,
几个球王,贝利,马拉多纳,
罗纳尔多都没有成为优秀的教练,
甚至也没有从事相关的工作。
这种特别牛的人,
当教练其实是很难的,
因为有些东西,
他觉得是理所应当的,
但普通人却压根做不到,
最后,教练和学生全是一脸懵逼,
完全无法理解对方。
反而是一些水平中上等的人,
在一个事业上天赋不是那么强,
但从底层一路打拼上来的人,
更容易成为一个好教练,
因为这些教练最知道,
学生们需要什么,
说句通俗易懂的话,
从乌鸦变成凤凰的人,
才知道乌鸦该怎么努力,
而一直都是凤凰的,
压根就理解不了乌鸦为什么那么笨。
当然导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你自己提高之后,
现有的导师可能已经无法胜任了,
此时你可以选择更高水平的导师,
帮你继续提高。
另外,刻意训练中的专注,
和投入也很重要,
如果是大课训练,
你很容易走神,
然后出工不出力。
你必须要做有目的的练习,
并为练习设定一个局部目标,
比如在年我就要把,
定投坚定不移的做好,
在年以后,
我们就要坚守配置,
并了解周期判断。
其他行业的训练更是如此,
比如书法,在几个月内,
可能我就先要解决横平竖直的问题,
这种练习才有意义,
而不是每天在白纸上,
想写啥就写啥。
作者说,如果你在走神,
或者你处于很放松的状态,
并且只是为了好玩,
你可能不会有进步。
专业课程和业余课程的,
本质区别也在于此,
专业课程跟踪的是你的细节,
而业余课程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