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学生进行早功训练。
怀化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啦啦操队荣获第23届中国大学生CUBA篮球联赛西南赛区啦啦宝贝第二名。
怀化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荣获2020年湖南技能大赛暨(第七届)湖南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
怀化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创办于年,它扎根怀化,拥抱五溪,以创新引领体育教育,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服务和回馈社会,着力培养社会所需应用型人才。
它,拥有湖南省第一批普通高校特色专业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专业;
它是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
以竞技体育引领人才培养
体育生早功训练场景是怀化学院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天,天麻麻亮,怀化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的学生们就匆匆来到田径场及位于体健楼、神健楼的场馆内集合,学生划分成11个项目队,或“跑跳腾挪”,或“捉对厮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学生们胸怀着一个目标——大学期间,一定要夺得一枚含金量十足的奖牌。办学40多年来,学校体育与健康学院竞技比赛成绩始终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近三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获国家级(含国际)奖一等奖15项,二、三等奖45项,获省级比赛一等奖6项。
“专业生就应该有专业生的基本技能和竞赛水平。”学校体育与健康学院副院长杨峰谈到,该院一直秉承这一朴素的教学理念,将专业课程知识化整为零,浸入日常训练的一招一式中,千锤百炼,让学生在看似枯燥的研习中揣摩要领,在量的积累中真知真悟并实现蜕变。
竞技体育,没有争冠夺魁的目标和决心,是难以挺过日常训练这一关。学校体育与健康学院师生一心,将工作和学习当做事业干,把吃苦、流汗当作“座右铭”。白天有课,就把训练时间安排在晚上、周末和节假日;有比赛任务,寒暑假就安排“拉练”与集训,带队老师与学生“泡”在一起抠技术抓细节。
老师做实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并且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营养品、理疗仪和专用护具等。经过刻苦科学的训练,让运动员以最佳的状态出现在赛场上,这是学校体育与健康学院教师执着的信念和追求。
针对怀化少数民族人口多的特点,该院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板鞋竞速、木球、押加等项目上日积月累持续发力,成为全省民族体育教育的“佼佼者”。在第十、十一届全国民运会上,怀化学院学生代表湖南省参赛,一举拿下4金6银6铜的优异成绩。
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育竞赛水平,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年,该院成立了田径、游泳、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排舞、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空手道、户外与定向越野等17个项目校级运动队,运动员总计人,教练员24人。
在教研用互促中服务社会
专业办得好不好,社会认可度是关键。为了提升办学实力,学校体育与健康学院积极搭建平台,让教师教有所长、专有所用,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用的新路子,在服务社会中闯出一片新天地,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打通师资成长通道。着眼提升教师队伍水平,聘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授来院讲学和指导,不定期组织教师赴美国进行课程学习,支持教师访学和攻读国内外博士学位,并鼓励专任教师走出校园,在体育组织和活动竞赛中发挥作用。教师们常年活动在各级各类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大舞台上,现该院拥有近20人的博士团队,3人在国际及国家级协会中任重要职位,在市级以上体育协会担任负责人的近10人,更走出了一批全省知名的金牌教练和“金哨”裁判。
建立教研共同体。为培养中小学体育教育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体育与健康学院积极开展与区域内中小学校的深度合作,通过师生教、研、学、用互动,实现课堂知识讲授、专业实践实训、岗位技能提升的有机融合。在彭庆文院长的带领下,年起,该院与省市示范性中小学湖天中学、宏宇小学、碧桂园小学等9所学校,建立起体育教学共同体,以资源共享、教研互促等方式开展合作育人,并通过推广以体立校,让合作学校的阳光体育大课间等特色教学风生水起,成为各学校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引领健康新趋势。结合怀化市委市政府将医养健康作为产业发展重点的规划设想,学校体育与健康学院筹备成立智慧健康促进实验室,引进专业设备,并遴选部分学生设置健康管理模块课程,在积极介入社区健康风险筛查的同时,配备专任教师对目标人群提供运动处方加以干预,助推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大健康产业。围绕区域及省内外幼儿体育教育滞后的现实,该院还联合中央教育科学院体卫艺教育研究所、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研究中心及广东教育研究院等一批专家教授制定了行动方案,并初步开发了4-8岁幼儿体育普乐课程模式,面向全市推广,发挥出在校地合作、服务社会、引领健康中的智库和桥梁作用。
让公共体育课演绎体教融合
近日,一则怀化学院公共体育课上课视频风行各大媒体。校友们纷纷点赞留言:“好想再回母校上课”“我们那会怎么就没开礼射课呀!”
“上弦、持弓、藏弓、执弓礼、上步、正足、审固、取矢、正矢、举、引、射、藏弓、退步、执弓礼。”唐芳老师的礼射课,让体育与健康学院探索近四年的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一“箭”成名。
近年来,学校体育与健康学院对每年有万名学生选修的体育课程实行“三三制”改革,即一堂90分钟的体育课要按每节三十分钟练完三个项目,第一节以排舞、啦啦操项目为主热身,中间环节为体能游戏,最后要进行极具本土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选项练习。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学生在校园里学会了踢毽子、脚斗士、舞龙、滚铁环、功夫扇等,在参与中体验、游戏中健身的同时,体会到别样的运动之美和浓郁的民族韵味。
学校体育与健康学院积极倡导群众体育健身,每年举办“体育嘉年华”,为学生量身定制特色项目,如排舞锦标赛、旱地龙舟、捆足竞走、四向拔河比赛、迎面接力赛、花样跳绳比赛等,近万名学生参与其中,兼具趣味性、竞争性和观赏性的校园体育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